世界读书日故宫两任前院长齐出新书 郑欣淼单霁翔同台谈故宫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刘颖颖)“故宫是说不完、写不完的”“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故宫博物院两任前院长——郑欣淼和单霁翔,带着新书《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人居北京 ——唤醒工业遗产》,以“故宫院长谈故宫与文化遗产”为题与广大读者畅谈故宫与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世界的文化遗产。郑欣淼曾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近十年,在任期间,他开启了故宫百年大修,进行七年文物清理,首次摸清故宮国宝“家底”,打破两岸故宫博物院的隔绝状况,提出了“故宫学”概念。卸任院长后,他仍从事故宫相关研究工作。正是基于对故宫的热爱和了解,以及诸多亲身经历、珍贵史料,他写作了《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一书。该书分别从物、事、人三个方面,赏析了故宫无与伦比的建筑、珍藏,讲述了故宫波澜起伏的昨天、今天,介绍了故宫曾经过往的大师、工匠,彰显了故宫代代传承的精神、品格,从多个角度、层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宏阔深远、真实立体的故宫。
在新书分享环节,郑欣淼深有感触:“故宫是说不完、写不完的。”他强调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故宫的古建筑、故宫的文物,还有故宫博物院本身,其实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郑欣淼说道:“为什么故宫的维修要恢复康乾盛世的面貌?为什么故宫的文物清理把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都当作宝贝?就是看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性。”他还特别强调自2002年开始的故宫大修的重要意义:“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同时也说明,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有力量来保护它。”他提出,弘扬与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都是有意义的,它们承载着、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
“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向社会的庄严承诺。卸任院长后,“斜杠老单”通过《万里走单骑》节目和一系列图书讲述世界遗产里的中国故事。在出版《我是故宫“看门人”》《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万里走单骑》等多部作品后,单霁翔又以城市规划师、世遗推广人和老北京人的三重身份为读者带来新书《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正在融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单霁翔通过首钢园从老厂房转变为冬奥园区,751工业遗产转型为文创聚集地,现实探访与理念溯源结合,讲述了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中国城市故事。
单霁翔谈到,在北京,首钢是重要的工业遗产,是城市记忆。今天首钢成为冬奥场所,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型的工业遗产公园,为我们的北京市民,为全国的民众,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化环境,一个大型的文化设施。他提出:“我们的城市需要文化多样性,需要我们历代历史的叠加,叠加得越深厚,叠加的文化层越多,这个城市就越有魅力。”所以,我们过去百年工业的发展也要保护起来,让我们面对未来能够更加有文化自信。
《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第三部分写的是“故宫人”。两位院长既是有着工作交集的“战友”,还是惺惺相惜的友人。郑欣淼每年会赠一首诗给单霁翔,最近题赠的一首诗是:“年来何处印鸿踪?万里神州君自雄。布履从容访琛宝,青衫依旧伴春风。锦帆堤柳运河大,紫阙京华轴线中。遗产通神人不老,几多金句总如虹。”(《春日赠单霁翔同志》)单霁翔认为这首诗十分有纪念意义,也是一种对文化遗产事业的嘱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两部门: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日前,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文明办印发《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现就开展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方案。 《方案》的主要任务包括以阵地服务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以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关爱系列行动;以倡导文明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