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十一”特别策划 ②

馆长支招美术馆打卡 | 享受展览比“看懂”更重要

鲁婧
2021年10月04日11:0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核心阅读

· 在美术馆打卡要遵守参观基本礼仪,做一位文明观展人。

· 享受展览比“看懂”更重要,重视审美实践的体验才是去美术馆看展览的意义。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陈湘波

与艺术来一场邂逅,把“远方”变成眼前的风景。如今,在工作之余去美术馆打卡已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是除了拍照,去美术馆看什么?怎么看?成了“不虚此行”必须面对的问题。“十一”长假,人民网记者邀请美术馆、博物馆馆长介绍美术馆打卡专业“姿势”,解读如何“看”能有更多收获。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十一”期间,关山月专题展《与人民同行——1949年的关山月》、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深圳巡展》,还有《向设计致敬——周令钊设计艺术研究展》《青春心印——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等线上线下多个展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其中老一辈美术家与青年美术家交相辉映的策展呈现,讲述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传承与发展的叙事脉络。

人民网记者:首先是“馆长荐展”,请您推荐“十一”期间,值得关注的展览。

陈湘波:“十一”期间,有很多展览值得参观,我重点介绍下关山月美术馆的,丰富多元的线上线下展既能满足深圳本地观众的观展需要,还能吸引全国观众来我们馆线上“打卡”。尤其是喜爱关山月先生艺术作品的观众,汇聚不同时期的关山月美术精品,能让你大饱眼福。

目前,线下在展的有《与人民同行——1949年前后的关山月》,以关山月1949年前后的艺术创作观念与思想变化为线索,将其创作置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呈现一位美术家在思想和行动上践行党的文艺方针的历程。还有“十一”期间在深圳巡展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呈现新时代中国工笔画发展最新成就。

除此之外,3D虚拟展馆展示了包括关山月山峡图景、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青年工笔画展以及国际交流展等在内的多个线上展览,有关山月人物、山水不同题材画作,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作品,也有兼容并蓄、创新创意,反映现代城市文化的青年艺术家作品。以上这些展览,在我们馆公众号上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观看。

人民网记者:您对美术馆、博物馆打卡,是否有具体建议?

陈湘波:除了穿上得体的服装,到美术馆打卡之前还需要做些准备,能让你有更多的收获。以关山月美术馆为例,先在美术馆的服务号或公众号上浏览展览资讯,了解相关展览的介绍、背景和特色,这样让参观更有的放矢,另外还有美术馆的导览手册也能提供具体的导向指引。在参观展览之余,与美术馆配套的艺术茶馆、餐厅和文创商店也不失是个打卡的好地方。

其次,在美术馆打卡要遵守参观基本礼仪。如,不能大声喧哗、打闹;不能在展厅里饮食;在提示不能拍照的地方,遵守规则不开启闪光灯;不触碰展品,做一位文明观展人。

人民网记者:在美术馆如何解决“看什么”的问题?

陈湘波:一般对非美术专业的观众来说,展览展出的作品有时会让人目不暇给。你并不需要每一件都详细了解,我建议可以先走马观花通览全场,然后基于自己的审美和知识储备去找自己喜欢、有兴趣,或能够打动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这个享受其中的过程很重要。

人民网记者:选择“看什么”后,如何“看懂”?

陈湘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艺术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欣赏时,除了要看画面的构图、笔触的变化、颜色的构成、主题素材的表达等元素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艺术作品,感受它带给你的情感共鸣或冲击。

如欣赏一件雕塑或装置作品时,你可以先思考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它的展陈与空间、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还有这件作品造型的寓意以及它本身要表达什么。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你还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入手,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虽然有充足的准备,但我仍然认为在美术馆不可能完全解决“看懂”这个问题,我认为享受展览比“看懂”更重要,重视审美实践的体验才是去美术馆看展览的意义。

相关链接:

馆长支招美术馆打卡 | 去美术馆就像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演出

(责编:孙红丽、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