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做乡亲们的贴心人(逐梦)

吴昌勇  陈延安
2021年10月06日05: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为蒋家关村鸟瞰。
  邱仕君摄

  立夏刚过,陕西省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五保老人王学翠就又病倒了。

  这是王学翠今年第十趟去医院。这一回,陪在她身边的不是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因为腰疼得厉害,伍先忠也在接受治疗,所以就让儿子伍鑫陪护王学翠。

  身体稍稍好转,伍先忠就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咋个样,好些了?”王学翠问道。“比前几天倒是松泛多了。”伍先忠弯下腰,用手摸了摸老人浮肿的脚背。

  “今晚让娃娃回去睡。”王学翠指着放在床头柜上的一盒药,说:“他身体也不大舒服呢。”“莫事,我来!”话音刚落,伍先忠径直坐到了床沿上。

  “莫事,我来!”——过去30多年里,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伍先忠最常说的一句话。

  一

  1995年,而立之年的共产党员伍先忠担任蒋家关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村子依然贫困。山大沟深之地,即便有时收成不错,富余农产品也运不出去。年轻人一茬茬外出务工,村里一片萧条。

  上任后的头一件事,伍先忠决定从通电开始,让村里彻底告别煤油灯时代。

  “愿意通电的,请举手!”伍先忠的话刚出口,会场就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群众有热情,伍先忠就有了干劲。初步匡算,各家需要均摊600元左右的费用。村民们纷纷想办法凑钱。可是近半年时间过去了,仍有好几户没凑够钱。“伍书记,不是我们想拖后腿,是真的想不出办法!”

  “莫事,我来!”伍先忠组织几名村干部到信用社贷款6000元,先凑齐材料款,开始栽电杆拉线。随后,他又把贷款分次全部转到自己名下,一人扛起了所有的还贷压力。

  1997年春节,沉寂了多年的小山村终于通上电。一些老人喜不自胜:“真没想到,老土屋还能挂上电灯泡。”

  然而,那头,伍先忠家却闹翻了天——直到信用社上门催收贷款,妻子袁永翠才知道伍先忠给家里捅了个大窟窿!

  袁永翠红着眼睛数落:“背着这么多的债,日子怎么过?”伍先忠一声不吭。

  “你把娃娃带好,我去挣钱回来还账。”那一年春节没过完,伍先忠就要出发去浙江打工。听说他要走,家里一下子来了10多个村民:“伍书记,你去哪儿,我们跟着去哪儿!”实在拗不过大家,伍先忠最后决定:“亏了钱,路费算我的;挣上钱,你们赶紧还账。”

  到了浙江后,伍先忠恳求老板,能否每人先支付1个月工资。见伍先忠为人实在,还没开工,厂里就为每人预付了1000元工钱。

  这笔钱很快邮寄回了蒋家关村。村民们循着汇款单上的地址找到了伍书记,也给他带去袁永翠的口信:“平平安安回来,别苦了自己。”

  年底,伍先忠用打工挣的钱还了贷款。

  10多年后的2011年春天,为了修通一条长3.5公里的产业路,伍先忠再次找到银行贷款。与当年一样,伍先忠先让村干部贷款,交上工程款如期动工后,他又一次把贷款全转到自己名下,一人扛起所有的还贷压力。

  至今,伍先忠还有15万元银行贷款没还上。妻子责怪他做事冒失,他却满怀信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一切都好说。”

  二

  2014年初夏,伍先忠病倒了。一检查,早期食道癌,需立马做手术。那时,他的妻子也因病刚做手术不久。

  村民们得知后纷纷说:“就是花再多的钱,我们也要救伍书记的命!”

  正在四处筹钱的伍先忠婉拒了这份好意,他只捎给乡亲们一句话:“大家安心在家等着,等我回来。”

  手术前夜,伍先忠怕第二天出现不测,便找来纸和笔写下:“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向组织汇报思想了……如果我回不来,请找一个作风过硬的同志带着乡亲们继续奔光景……我还有一些贷款,用于修路,请组织相信我,这些年我没有乱花一分钱,没有还上的贷款,我让儿子替我还清……”

  他又给两个儿子留下话:“如果我下不了手术台,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这些年,跟着我,她没享到一天福。银行贷款你们一定还上,不要给组织提任何要求,一定不能……”

  4个月后,伍先忠和妻子袁永翠刚刚回到家中,乡亲们便接踵而至,全村500多户,没有一家落下。

  三

  2015年,原蒋家关村与立新村合并为新的蒋家关村,村两委班子要重新选。

  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的这天早上,袁永翠对伍先忠说:“老伍啊,你可是搞不得了哦,好不容易身体才好些!”伍先忠点了点头。

  全村94名党员,除去在外打工赶不回来的16人,其他78人全部到场。群众也从四面涌来。

  尽管投票还没开始,但是大家心里都装着一个人——伍先忠。

  投票结束后,开始计票。伍先忠的名字响起77次。大家正纳闷,是谁少投了一票?

  这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伍先忠被人扶着站起来,说:“这一票是我没投自己。做了这么大个手术,我怕身体撑不下去,影响村上今后的发展!”

  “不要紧,还有我们,我们能帮你!”“你给思路,我们出力!”“这副担子,只有你能挑得起!”……

  见此情景,伍先忠百感交集,慨然道:“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就是豁出命,也要跟大家一起把村子建设好!”

  这一天,回到家,伍先忠刚跟妻子挑了个话头,袁永翠就反问道:“你的身体能吃得消吗?你咋不要命了呢?”

  这一问,伍先忠无言以对。又想起出院时医生的叮嘱:“不要劳累,饮食要规律,定期来复查……”

  良久,伍先忠才开口:“能为村里办点事,就是命丢了,也值!”

  打那天起,伍先忠开始与时间赛跑……

  四

  “品行比成绩更重要。”伍先忠这样教导两个儿子。

  “我爸活在信仰里!”在伍鑫的记忆里,家里是父亲的另一个办公室,村民来办事,他总是不厌其烦。

  长期的耳濡目染,在儿子的心中种下正直善良的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做父亲这样的人。”怀揣着这样朴实的想法,伍鑫在高中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从那以后,伍鑫感觉和父亲靠得更近了。二儿子伍军也紧跟哥哥的步伐,23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

  “实际上,父亲是我没有写在纸上的入党介绍人。”伍鑫道出心里话。

  那天,伍先忠给儿子打电话,以“我和你妈想你了”为由,让在西安工作的伍鑫得空回家一趟。

  回家后吃完饭,伍先忠提议,父子俩一起出门散散步。伍鑫了解父亲,父亲一定是有事情要和自己说。

  还没等伍鑫张口,伍先忠问儿子:“这几年,村子发展得还行吧?”伍鑫接过话:“那还用说,和小时候相比,可以说是巨变啊!”

  伍先忠长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啊,眼下村里需要有能力、能吃苦的年轻人,好多事情还得再推一把。”伍鑫瞬间反应了过来:“爸,你是不是想让我回来?”

  “嗯,有那个想法,所以想征求下你的意见。”伍先忠满脸温和。“爸,我听你的!”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回答得斩钉截铁。伍鑫明白,父亲想让自己回来,一定有他的道理。

  很快,伍鑫出现在村里,出现在伍先忠的身旁。

  看到伍鑫放着每月上万收入的工作不干,回家创业,大家先是想不通,后来想通了:这都是为了村上长远发展着想啊!受此触动,一些村民纷纷动员子女回村发展。30多位年轻人先后从外地回乡创业。在年轻人的推动下,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五

  术后几年来,伍先忠的身体恢复良好。医生说他创造了奇迹。伍先忠却说:“哪来的奇迹哦,我的命是乡亲们拽回来的,和他们在一起,心里踏实,也舒坦,往后再苦再难我都要坚持下去。”

  今年2月25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伍先忠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这位一向坚强的汉子,在会场流下了泪水。

  走出会场,想到千里之外的蒋家关村,伍先忠归心似箭。他多么想立马赶回去,和乡亲们一起分享这份巨大的喜悦和荣耀。

  在伍先忠的带领下,蒋家关村大步走在振兴的路上。今年“七一”前夕,随着两名预备党员转正,全村的正式党员人数从30多年前的10多名,发展到整整100名。这是又一件让伍先忠倍感欣慰的事。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6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郝江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