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丨根植人民生活 塑造丰富角色

王雷
2022年08月11日09: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我自2004年从艺至今,今年是第18个年头了。这期间,我出演过伟人、医生、军人、检察官、厨师、农民等等,也亲历了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过去这10年,不论对我的人生之路还是演艺之路而言,都是至关重要、收获颇多的10年。

提起王雷,观众就会想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的确,这是我投入最多的角色之一。这是一次既幸福又难忘的创作经历,同时也更明确了我作为演员今后努力的方向。

面对这样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我内心压力不小。我深知自己和角色的生活背景、心路历程相距很远,于是暗下决心:要下足功夫,了解时代风貌,了解人物真实的所思所想,把自己“变”成孙少安。

当真正走入少安的内心深处时,我被他身上的朴实和坚韧深深打动了。塑造人物形象,我常常通过台词入手,但仅仅学习方言是不够的,我会在剧本的字里行间中分析寻找文字背后的含义,尽可能地去体会作家创作时的感受,好的演员要挖掘角色深层次的精神,靠传神的肢体语言来体现人物的状态。晒黑自己很简单,蓄一把胡子也容易,关键是要贴近他的神韵。为此,在拍摄过程中,我经常去当地的老乡家聊天,挨家挨户走访,与大家交流,然后回到房间从网上搜集很多读者阅读《平凡的世界》的留言,把这些信息一一在心里消化,再转化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在大太阳底下的高土高坡上,由于刺眼的阳光和风沙,我经常眯着眼睛,时间长了,皱纹也长了出来。在现场拍戏时,大家都说我变老了,但我却在心里暗喜,因为味道越来越对了。慢慢地,我与当地的老乡打成一片,在戏里挥别了王雷,才成就了孙少安。

我一直觉得,演员身上是有使命感的。作为演员,我有幸能通过角色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我在电视剧《百炼成钢》里饰演毛泽东,从26岁演到71岁,角色跨度长达45年。因为拍了这部戏,走过了主席的一生,我对党的建立过程有了深入理解和体会,也努力通过演绎角色,传达信仰的力量,激励今天的年轻人更好地去奋斗。

比如,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功勋》,让很多观众第一次了解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李延年的故事。出演李延年,我十分荣幸,也非常谨慎,就像李延年接到夺回346.6高地的任务一样,我把这次创作当成一次“使命必达”。

我从小在军人家庭长大,曾听爷爷讲过很多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的故事。拍摄《李延年》时,那些爷爷讲述过的画面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我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士气,我想通过表演,让大家记住李延年,记住战斗英雄的风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10年来,我深切感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我演过的角色,原型都是人民,与其说是我塑造了角色,不如说,我是在被这些角色塑造着。

去年,我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守正创新”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提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故事,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

“戏比天大”这四个大字,高高挂在剧院的排练厅里,它既是人艺人的艺术信仰,也是人艺一代代演员在艺术道路上“守正创新”“继承发展”的精神图腾。这些年来,北京人艺的朱旭老师、蓝天野老师、吕中老师等老一辈艺术家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崇德尚艺,少一些杂念,多一些专注;别太爱艺术中的自己,要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在未来,我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去播种、去收获;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情感与角色对话,塑造出更多精彩人物形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本网记者 郭冠华采访整理)

(责编:郭思邈、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