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延庆冬奥村 亦是山林场馆群
延庆冬奥村全景 供图/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
“一起向未来!”日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奥林匹克运动进入“北京时间”。作为北京冬奥重点项目建设者,北控集团携手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应用北京冬奥会智能建筑建设标准,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延庆冬奥村智能化建设。
智能设施让冬奥村更安全、更低碳
延庆冬奥村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由6个居住组团、一个公共组团和停车区域组成。居住组团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居住服务,冬奥会期间可提供房间571间,提供床位1500余张;冬残奥会期间可提供房间247间,提供床位683张。公共组团在冬奥会赛时期间提供综合服务及后勤保障功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延庆冬奥村打造了智能化的健康客房,可自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温湿度、PM2.5、二氧化碳等,可以自动启停消杀与净化装置,实现室内环境精细化调节。此外,延庆冬奥村的大堂、健身房等公共区域,也装置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应用了多种智能算法,包括环境承载力评估、环境防疫风险预警、热舒适调节、动态节律照明等,这不仅保证了稳定的健康环境品质,也为防疫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作为绿色低碳建筑,延庆冬奥村对客房、健身房、公共区域等不同建筑空间的各类用能设备,采取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同时能够根据人员流动和行为模式,以及赛事信息和气象参数,预测建筑用能负荷,从而优化设备工作模式,实现灵活、高效的用能需求响应。
在智能服务方面,延庆冬奥村打造的智能安防体系,为运动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保障,降低冬奥会举办期间的安全风险。此外,延庆冬奥村还将提供便捷的智能服务,移动售货、物流配送、点菜送餐、客房服务、导览翻译、安防巡检…… 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将承担起服务角色。
建筑就地取材 不破山形不夺山景
“山林场馆群、生态冬奥村”是冬奥村的设计理念。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世革介绍,延庆冬奥村最大的位置特点,就是背倚小海坨山这一片青山绿水。在建筑设计和实施过程当中,为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内山林景观,奥运村每个居住组团及公共组团都围绕原场地的树木制订庭院设计及树木保护方案。场地内的保留树木通过登记、加固、修建围栏、砌筑树池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现状树木。
吴世革还谈到,延庆冬奥村的建筑外墙采用“石笼墙”、石材、木纹转印铝板,屋面采用木瓦等自然质感材料,还原当地建筑特色,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及层数。延庆冬奥村的整个“村落”借助层层坡顶、平台和分散式、半开放院落组团与山形水势悄然“对话”,自北向南顺地势叠落,逐渐消解地形高差,形成了一幅山水自然、冬奥场馆和谐共生的中国北方美丽山村图景。
吴世革指出,延庆冬奥村部分外墙所采用的“石笼墙”设计,填充石笼墙所用的毛石选用山上施工和挖方废弃的天然花岗岩石料加工而成,同时大部分台地处的挡土墙同样采用施工中开挖出的石料通过简单加工进行砌筑,即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又降低了工程成本,使建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成为项目的点睛之笔。而且,对原有树木进行就地保护及回植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原生石块砌筑了保护树木的“树池安乐窝”,为后期生态修复打下基础。
延庆赛区多次监测到野生动物
本着“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办奥要求,延庆冬奥村周边的生态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成立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体参建人员环保意识,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工作组总监梁德栋介绍,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各施工单位以“保生态、护安全、美环境”为主线推进建设任务,并按照技术方案要求逐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赛区全部生态修复计划,共完成了二百余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赛区内7条雪道已全部完成生态修复工作。剥离表土共计8.1万立方米,这些表土现已伴随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回用,成为海陀山快速恢复原有生态的关键因素。
梁德栋谈到,目前延庆赛区内原地保护树木共计三百余棵,迁地移植乔木2.4万余株,建成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成活率为91%,近地移植灌草1.1万余株,这些植物都由专业园林单位精心养护。除了保护植物,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动物活动特点,开展动物通道建设和栖息地重建,在赛区内架设29台红外相机,并多次监测到野生大、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文/本报记者 崔毅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