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奥运会的N种可能

刘硕阳 孙龙飞 马千惠
2021年08月06日13:30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你见过奥运会项目上下“双黄蛋”吗?
单人项目两人同时夺冠
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图片


男子跳高比赛
卡塔尔名将巴希姆和
意大利高手坦贝里
在完成全部试跳后
成绩仍然相同
他们可以降低高度继续比赛
也可以选择并列夺冠
“我们可以分享这块金牌吗?”
巴希姆边问边和坦贝里交换了眼神
二人瞬间便知晓了对方的答案
最终他们共同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
从对手变成朋友
在颁奖仪式上共同庆贺
他们用超越胜负的友谊
为奥林匹克故事写下生动注脚

图片

图片

被友谊感动,也为坚持鼓掌
女子体操资格赛结束后
没有观众的东京有明体操馆内
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现场的志愿者、裁判以及运动员
纷纷起立鼓掌
向乌兹别克斯坦选手丘索维金娜致敬
要告别奥运会了
46岁的她在教练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八次踏上奥运赛场
完成了“不可能”的壮举
她早已无需用名次为人生增添色彩

图片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丘索维金娜夺得体操女子团体金牌
10年后,儿子确诊白血病
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为给儿子治病
她不得不疯狂参加比赛
用挣来的奖金做医药费
儿子病愈之后
她依然选择留在热爱的体操赛场
“现在我是为了自己练习体操”
不问年龄,只为自己不留遗憾

图片

东京奥运会是她的谢幕之战
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留恋
但是不老传奇“丘妈”的故事
将永载奥林匹克史册
激励更多人逐梦前行

图片

游泳池内的故事同样励志
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预赛
日本队排名小组第五未能晋级
人们仍然把尊敬留给了第二棒池江璃花子
她在雅加达亚运会上狂揽6枚金牌
被誉为日本游泳的“明日之星”
几个月之后却不幸罹患白血病
她尚未丰满的羽翼被无情剪断

图片

但她的心仍在泳池不愿离开
出院后仅三个月
便开始了颇为不易的复出之路
长期缺乏训练
让她的体能和肌肉力量大幅下降
以前的池江璃花子
总是在最优秀的中间泳道登场
但现在,她谁也游不过

图片

落后于所有人的现实
反而转变了她的心态
她开始明白
“我不是为了别人在游”
一天天训练,一次次坚持
日本国内选拔赛上
她获得了4个项目冠军
成功入选了东京奥运会的参赛阵容
奥运会的接力赛
仅仅是她泳池新生的开始
永不言败
她心中的樱花总会重新盛开

图片

“明年亚运会见”
这是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的约定
期待下一次泳池大战
能看到她们共同带来精彩

图片

对于体育迷来说
圣马力诺这个国家陌生而又熟悉
他并非大赛奖牌榜上的常客
但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圣马力诺圆了大赛奖牌梦

图片

射击女子多向飞碟决赛
季军的位置有了该国选手的身影
这枚珍贵的奥运奖牌
圣马力诺已经等待了长达61年之久
“我们的国家很小,
但我们对这枚铜牌非常骄傲”
佩里利表达着自己为国争光的喜悦

图片


类似的突破每天都在上演
百慕大群岛选手达菲
获得铁人三项女子个人项目冠军
赢得了该代表团历史上的首枚奥运金牌
获得胜利后她激动地倒地掩面
“百慕大群岛为你感到骄傲”
该地区总理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了祝贺
体育精神无国界
在这场伟大的盛典中
运动员们展示着人类的美好品质

图片

一场近4小时的公路自行车比赛
或许并非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
但一个夺冠大冷门的曝出
惊艳了所有人
这位冠军是30岁的安娜·基森霍弗
在漫长的比赛中
她纯粹地、坚定地享受着比赛
像一个独行侠
只是恰好击败了世界冠军
第一个冲过终点
有媒体评价
“这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冲击之一”
为什么?
因为她没有专业团队
也不属于任何职业自行车俱乐部
顶多只算是个业余选手
却为奥地利赢得了125年来
首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她的主业是什么?
是数学博士后研究员!

图片

谁说博士后是“书呆子”?
安娜自己组装备训练
搜集比赛数据制订策略
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一心一意做好自己
这枚金牌
诠释了奥运赛场上的无限可能

图片

比赛中
摔倒一般意味着与奖牌无缘
但是,摔倒了再爬起来
这份体育精神弥足珍贵
在男子800米预赛中
全世界目睹了奇恩杰克摔倒在跑道上
虽然有些狼狈
但他仍强忍着疼痛
迅速爬起来继续比赛
跑道上只剩他一人
却获得了全场的瞩目
冲过终点后
这位来自南苏丹的难民代表团运动员
23岁的奇恩杰克跪倒在地
但他完成了比赛,不留遗憾
10年前
这名放牧的少年为躲避战火而逃离家乡
在肯尼亚北部的难民营上学
并开始练习跑步
能够站在奥运赛场上
他已经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

图片

滑板女子碗式决赛中
15岁的冈本美纪出现失误
小姑娘委屈地哭了起来
其他7名选手赶忙上前安慰鼓励她
共同将她托举起来
这份团结,为世界注入更多希望
也让人们看到
“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愿景
在不断被实现

图片

同一片奥运赛场上的人们
有着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籍
但是他们书写了同样的故事
顽强的生命力、挑战自我的勇气、团结友善
不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奥利匹克精神在这片赛场
正闪烁着耀眼的光

本报记者:刘硕阳

图片来源:IC photo、央视新闻及网络

本期编辑:孙龙飞、马千惠

(责编:王连香、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