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清凉山的红色印记

胡忠伟
2021年07月09日08: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延安清凉山风光
  新华社记者刘 潇摄

  延安,这座古老山城,以其“红色革命的摇篮”而享誉中外,吸引着无数人关注的目光。“七一”前夕,我再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接受思想洗礼。

  随着参观的队伍,我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走进枣园的大院,驻足凝思,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若定,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画像,画像上方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几个大字依然熠熠生辉……

  走出“七大”礼堂,我来到清凉山。这里,山势陡峭,树木葱茏,清凉山与宝塔山、凤凰山隔河相望三山鼎足而立。清凉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山上保存着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建筑和大小石窟。

  其实,清凉山的底蕴,不只是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新中国的新闻事业曾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发祥地。1937年至1947年,党中央在这里创办了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第一家新华书店、中央印刷厂等新闻出版单位,所以清凉山被称为延安的“新闻山”。

  1986年,清凉山上建成“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这是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馆前矗立着象征着新闻、广播、印刷出版的三人汉白玉雕像,旁边石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这些珍贵的印迹,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光辉历程的见证,也是我们今天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年,党中央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介宣传革命的主张,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1945年,作家孙犁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了《荷花淀》《麦收》《芦花荡》等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一经《解放日报》发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的革命斗志。

  站在清凉山上,我不由得想起陈毅同志《咏“七大”开幕》的诗,他激情澎湃地写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豪壮革命情,巍巍清凉山。清凉山,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红色印记,令人遐思。

(责编:王连香、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