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开讲丨张颂文:以青春之我,塑造青春之李大钊
编者按:
“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我愿意去直面黑暗。”伴随着平静悠扬的风琴声,绞绳套在李大钊的脖子上,他神色未变,从容就义……这是电影《革命者》中令人热泪盈眶的一幕。7月1日,《革命者》在全国上映,影片描绘了1912年至1927年间,李大钊引领一众革命志士为救国存亡积极奔走、奋起反抗的壮阔革命史诗。
对于演员张颂文来说,这是他首度出演革命英雄人物,也是戏份最重的一次——100场戏中,他就有85场。怎样塑造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何不用技巧是最好的表演?近日,张颂文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讲述拍摄的幕后故事以及从精神内在还原历史人物的心得。
“出演李大钊,不用技巧是最好的表演”
人民网:受邀出演李大钊,你有过犹豫的时刻么?
张颂文:当监制第一次找我时,我是胆怯的,而且自己在外形上跟李大钊相差太远了。他说你不要着急,先看看剧本。15天后,我主动约了第二次见面,要试试造型。因为那些天我仔细研读李大钊大量资料和过往文章,我被感动到了,李大钊比我想象中更伟大。剧组请来了很好的化妆团队为我做造型,化妆期间我都没信心,一直闭着眼。三个小时以后,我睁开眼睛那一刻,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再看看李大钊的照片,真的吓了一跳。
人民网:如何塑造革命家李大钊这个角色?
张颂文:我不敢说塑造,只是尽可能去了解他、理解他。首先我是个职业演员,职业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一定有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开机那天我跟导演说,我想放弃我已知的所有表演知识,来试试去走进李大钊先生。因为任何的技巧在塑造这样的人物面前是无力的。
在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里,我搜集了与李大钊同时期历史人物的种种轶事,研读了李大钊的遗作《狱中自述》,并被字里行间透出的积极乐观和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感染。李大钊先生在我心中是非常单纯的人,不用技巧去塑造,应该是最好的表演。这就是我的一点点感悟。
张颂文剧照。片方供图
人民网:哪场戏让你印象更深刻?
张颂文:《革命者》中大场面演讲的戏至少有10场,最有感觉的应该是开滦煤矿那一段。那场戏剧本里写的是,我看见矿工们的疾苦,要现场演讲。但拍摄时,看到他们都在哭,而且血一直在流,我突然间就讲不出话来了,就变成一个说不出话来的李大钊,一个在默默哭泣的李大钊。
我很感谢导演保留了这场戏,他说剧本归剧本,演员现场的感受应该是最真实的。所以这个角色我不敢动用表演技巧,就像大部分演讲的戏,我也没有用丹田来发声,而是普通人喊话的感觉。我跟导演说,李大钊应该没练过台词,我不能用朗诵方式来演讲。但对拍摄不利的是,我一天可能喊三遍嗓子就会哑,就得第二天再拍,感谢导演尊重了我的想法。
“李大钊是不会害怕的,其实死就是生”
人民网:行刑前夜有人来营救李大钊,那场戏怎样表现他的心境?
张颂文:内心没有任何波澜,没有欣喜和犹豫。因为他心里主意已定,就是那句台词:“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身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如果当时逃出牢狱就证明信仰错了。我用这种方式告诉其他党员,你们不要怕,我不怕,什么都不怕。
张颂文剧照。片方供图
人民网:绞刑戏是全片最重要的部分,拍摄过程顺利么?
张颂文:那场戏前后拍了八天,绞刑架是按照原尺寸1:1特制的。当那根特别粗的麻绳挂在我脖上时,我第一反应是很害怕的。我问自己:李大钊先生他不怕么?他经历了整整三次、长达半个小时的绞刑。
正式开拍的时候,刚好有一只鸽子飞过,眼前有一棵梨花树,梨花被风吹落在地面的积水上,非常浪漫。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守常先生的内心状态,其实死就是生,一种坚定的、不怕牺牲的、忘我的、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胆量。小时候学习一个词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李大钊先生让我更深地理解了它的含义。
“我父亲第一次发朋友圈,他骄傲我饰演了李大钊”
人民网:《觉醒年代》珠玉在前,是否担心被比较?
张颂文:感谢《觉醒年代》火出圈,让观众们对先生有了更立体地认识。对于伟人的创作容易符号化,我高兴地是,两个影视作品都是把李大钊演成一个“人”。
李大钊不仅仅是革命先烈,是人民英雄,也是一个活生生的、非常接地气的、可亲可敬的人。他和农民一起劳动,深入劳工中了解疾苦,为乞丐们表演节目,与妻子诉说心事……他真实得就像在我们生活中存在过。所以他说的话,才有人愿意倾听相信;他做的事,才有人愿意支持追随。
张颂文剧照。片方供图
人民网:饰演李大钊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张颂文:我能出演李大钊先生这个角色,无上光荣。前几日,我们在李大钊生前革命工作的主阵地——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场放映会。当片尾字幕升起,现场同学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心里轻声问:“先生,您看到了吗?”
我的父亲从来不会发朋友圈,他觉得发朋友圈是件很难学会的事情。但是前两天,我第一次看到他发朋友圈说:“建党百年献礼电影,我很骄傲,我的儿子出演了李大钊。”我也觉得很骄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