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劳模”王晓晨:三天不练,观众知道【2】

“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王晓晨能在演技上为人称道,靠的不仅是敬业,更是认真。剧组有小有大,戏份有轻有重,但王晓晨却总是以同等的热情,同等的努力去钻研角色。
她觉得,这和小时候学京剧时练功的经历有关。
王晓晨3岁开始学习舞蹈,9岁就独自去远离家乡青岛的济南戏校开始学京剧。戏校是全封闭管理,小小年纪,她就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功,再一直上课到下晚自习,第二天再早起练功,如此循环。这段经历培养了她严于律己的精神。
“京剧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我从小就谨记这些话,然后每天都要去练习,多苦也得坚持下去。演戏也是这样,每部戏都要保持一样的信念。因为喜欢一部戏的剧本或导演就卯足了劲儿演,这固然是好的;但因为某些原因接了不喜欢的剧本,或者只是因为客串一下就不想发挥太多,这肯定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演员,但凡你的戏放水了之后,你会形成一种惯性,演什么戏都会得过且过,忘了怎么演才是用心演戏。”
正是学京剧的经历,让王晓晨被李保田选中,出演《丑角爸爸》中的青衣演员赵小萍。
“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王晓晨确实一直以这样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在哪个剧组,无论饰演什么样的角色,王晓晨给业内人士留下的印象中,都必然有“用心”“刻苦”这样的关键词。
2014年的《我爱男闺蜜》这部剧,她在剧中饰演一个率真可爱、勇敢直爽的北京胡同串儿女孩方依依。但生活中的她,却是一个沉稳安静的人,话不多,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做饭和收拾房间,接受采访时回答问题也会沉吟片刻。
方依依这个角色,是和王晓晨本人性格反差极大。为此,接到戏之后,她就下了苦功钻研。外在特征方面,她天天找身为地地道道老北京人的朋友们聊天,学北京腔。“演完之后,好多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北京人,这其实挺有意思的。”对人物性格的探索则更艰难。拿到每一个剧本,王晓晨都会做很多功课,对人物进行深入的揣摩,她会设想这个角色的童年是怎样的,是什么让她形成现在的性格,这样的性格面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应该怎样,她跟每一个人物的关系,等等。
方依依则让她有些崩溃,她对那样的女孩缺乏概念,“那很可怕的!如果表演是对人性的探索,那么那一次我就是在探索北京胡同串儿女孩。”
好在,最终她守得云开见月明,用心诠释的方依依使她声名鹊起,受到了观众广泛关注和喜爱。
2015年在《大好时光》中,王晓晨又与胡歌搭档,在剧中饰演一位眼科医生。开拍之前,她也去医院观察真正的眼科医生是什么样的,并且读了一些专业的医学书籍。导演夏晓昀,也说她“堪称‘劳模’,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大好时光》的编剧王丽萍更是多次夸奖她:“这次合作《大好时光》,我惊喜看见王晓晨的演技真的太棒了,拍哭戏,她连拍N条眼泪都会在同一个点下来,拍文戏,她走心又能沉下来,拍喜剧桥段,想象力特别多。非常看好这个演员的未来,她会成为生活剧的顶梁柱。”
要直观地体会王晓晨对人物揣摩的用心,可以来看一封“情书”。她曾在微博中晒过一封信,是《大好时光》中她饰演的茅小春写给袁浩的一封情书,由她本人创作:“我的人生就像坐了几趟过山车,起起落落都来得很突然,在高处欣赏高空的风景,马上又跌入深渊的谷底。在低谷时垂死挣扎,却在风雨中邂逅了你,在高空的时光虽然转瞬即逝,也足以让我用尽一生去回忆。我们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如果岁月可回头,我仍然会选择坐上这辆车,因为你是等在那里唯一的乘客。”
苦心没有白费, “茅小春”给王晓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同时,观众也献上了 “王晓晨把茅小春这个角色演活了”“用演技拯救了人设”这样的赞誉之词。
“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没错,也许观众看不到王晓晨在幕后付出的用心与坚守,执着与汗水,但呈现在荧屏上的时候,观众一定会看到,会赞赏。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