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年味更有文化味!春节假期博物馆日均接待观众超千万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记者韦衍行)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据初步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1月29日-2月4日),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2.84%。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广东5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观众达516.73万人次,呈持续增长态势。
观众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各地博物馆以此为契机,推出以春节和生肖为主题的展览,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让观众到博物馆里过大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自开幕以来人气持续高涨,展厅内各类寓意吉祥的文物与空间布景形成呼应,增强观众与文物的情感连接和心理共鸣;山西博物院推出主题展览“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对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蛇形文物进行全面展示;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让观众在恭王府古建院落间感受传统木版年画的独特韵味。
“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展出的蟠蛇纹镂空鼎。山西博物院供图
不仅展览丰富多彩,多所博物馆还立足自身优势,在春节假期推出形式新颖的特色活动,让观众在馆内生动立体地体会到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为观众奉上多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民俗展演;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陕历博里过大年”新春社教活动,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春节的由来和生肖蛇的传说;甘肃简牍博物馆“掌心之中的丝路生活——AR智慧社教课堂”也在假期“开课”,课程用生动的画面演绎千年前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汉代边塞地区的风土人情。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在触摸历史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文化的灯火就能被点得更亮,博物馆就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