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丨冰雪运动新时代
鲜衣怒马少年时。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年轻运动员们崭露头角,他们用激情点燃自己的青春,用拼搏勾勒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
“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有更好的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是李文龙21岁的生日。3天之后,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的李文龙就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收获了一枚银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一切都太美妙了。”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队选手李文龙获得银牌。图为李文龙比赛结束后庆祝。 人民网记者 胡雪蓉 摄
年轻人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在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中,李文龙则遭遇意外,他的冰刀与对手相撞摔出赛道。但他第一时间与任子威完成交接棒,确保中国队晋级决赛。回忆当时的情景,李文龙说:“当时就是着急,想着赶紧起来继续滑,尽量能追上最好。自己也不知道最后情况是怎样,但还是尽力去滑。” 虽然最终中国队无缘奖牌,但李文龙却收获了经验和成长。“走下领奖台,一切都从零开始。我希望自己能始终如一地刻苦训练,摆正心态,争取为队伍做更多的贡献”,这是他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赵嘉文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冬奥会资格的北欧两项运动员,他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北欧两项三个小项的比赛,分别是个人跳台滑雪标准台/越野滑雪10公里、个人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和团体的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虽然成绩不算理想,但赵嘉文将目光投向了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继续训练,我们会有更好的未来。可能不是今天,不是明天,可能也不是下个月,但我肯定会成为冠军,我一定会身披国旗、奏响国歌。”
2月17日,中国队选手赵嘉文在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团体的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
同样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完成首秀的还有年仅17岁的冯贺,她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在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赛中,她从资格赛顺利进入淘汰赛,在32进16的比赛轮次中获得小组第四,无缘16强,最终名次为第30名。赛后,面对采访,冯贺表现得非常自信,“经过今天的比赛,我感觉到自己成熟了,更像个大人的模样,比以前更勇敢了。与这些顶尖的运动员一起训练、一起比赛,我感觉很好,未来我希望不断突破自己,更上一层楼。”
相比其他项目初次亮相冬奥赛场的“破冰”,年轻的中国女子冰壶队肩上的担子更重。王冰玉、柳荫、岳清爽等前辈曾经站上过冬奥会领奖台,这也让大家对中国女子冰壶更多了一份期待。北京冬奥会上,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一开始就遭遇了三连败,“00后”队长韩雨更是面对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冰壶队教练林霍尔姆给予了弟子极大的信任,“韩雨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她对中国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不得不说,她之前肩上的压力非常大,我个人百分之百支持她。”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女子冰壶循环赛,中国队对阵丹麦队。图为中国队选手韩雨(中)和队友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年轻才会无所畏惧,正是因为年轻,这些姑娘们放下包袱,敢想、敢打、敢拼。不断调整战术、阵容,中国女子冰壶接连战胜了卫冕冠军瑞典队和韩国队,收获两连胜。虽然最终无缘半决赛,但年轻的姑娘们在与高手过招中展现了中国冰壶的传承和未来。
“我们在尝试新的项目,就像火花一样”
一金一银两枚北京冬奥会奖牌,将会是单板滑雪小将苏翊鸣人生中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刚刚在冬奥村中度过自己18岁生日的苏翊鸣,用一次次惊艳世界的表现,在单板滑雪运动的版图上打上了中国烙印。
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苏翊鸣获得冠军。图为苏翊鸣在比赛后庆祝。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世界首个完成内转转体1980动作的运动员,首位晋级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首枚金牌……4岁开始练习滑雪,14岁成为职业运动员,17岁夺得冬奥会金牌,年纪轻轻的苏翊鸣,创造了太多的第一次。“感激自己小时候能有梦想。只要有梦想,我就会为之努力,我会为它付出全部。”年仅18岁的苏翊鸣,将乘着梦想的翅膀,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在苏翊鸣在单板滑雪项目上大放异彩的同时,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项目上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大跳台、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两金一银,在一届冬奥会中收获三枚自由式滑雪奖牌,让谷爱凌成为北京冬奥会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2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获得冠军。图为谷爱凌赛后十分兴奋。 人民网记者 胡雪蓉 摄
与苏翊鸣不同的是,谷爱凌的名字在参加北京冬奥会之前就几乎已经家喻户晓。而她与苏翊鸣相同的是,他们都用自己精彩的表现,让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也让更多人对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许。
对于中国冰雪运动来说,每一个新项目的尝试与突破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尤其是雪车、雪橇这种从未触及过的项目,更需要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探索。王沛宣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单人雪橇的女子选手,15岁时,她从标枪改练雪橇,虽然通往冬奥会的道路困难重重,但王沛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我要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雪橇比赛”。
2月7日,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雪橇比赛。图为中国队选手王沛宣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最终王沛宣在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雪橇比赛中排在第29名,没能进入决赛,但她仍在第三次滑行中滑出了个人在“雪游龙”的最好成绩:1分0秒025。回顾自己第一次冬奥会之旅,王沛宣说:“中国雪橇选手的整体进步速度,已经让全世界瞩目。我一定会在下一个四年的每一天都全力以赴,让自己在下届冬奥会时做得更好一些。”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完成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任务,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等大项上,实现全项目参赛;31个小项从无到有,首获冬奥会参赛资格。而在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时,中国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冬奥项目没有开展。这些首次亮相冬奥赛场的体育健儿,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让中国冰雪运动的拼图更加完整。正如赵嘉文所说,“我们在尝试一个新的项目,我们就像火花一样,代表着‘00后’这一批年轻运动员。”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中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驰骋冰雪、激荡青春。逆境中,他们不言放弃,坚毅的眼神让人为之动容;领奖台上,他们豪气冲天,自信的气魄让人为之欢呼;赛场之外,他们礼待对手,开阔的胸怀让人为之称赞。未来已来,中国冰雪运动,明日可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