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从“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冬奥足音)

——改造升级的首都体育馆迎来两项冬奥测试赛

本报记者 刘硕阳  李  洋  季  芳
2021年10月20日05: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运动员在首都体育馆内进行训练。

  中国组合隋文静(上)/韩聪在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场馆里的一切都令人兴奋,我喜欢在这儿比赛,希望北京冬奥会时能再来这里。”在“年过半百”首都体育馆冰面上翩翩起舞,芬兰花样滑冰选手珍妮·沙里宁不禁感慨。

  近日,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相约北京”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在此落下帷幕,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运动员在首都体育馆为北京冬奥会热身,“最美的冰”让各国选手点赞无数。而从10月21日开始,短道速滑世界杯将继续在首体举行,“最快的冰”即将亮相。

  “冰场太漂亮了”

  本届花样滑冰公开赛是首都体育馆4年来的首场国际赛事,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的测试赛。2018年,为迎接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改造升级。外部仍是旧时模样,内在却已焕然一新。伴随着冬奥会的临近,这座“53岁”的老场馆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是一座旧场馆吗?一切都看起来很新。”第一次踏上首体冰面的瑞士选手卢卡斯·布里奇吉感叹道,“冰场太漂亮了,蓝色的座椅赏心悦目。”

  世锦赛亚军、日本选手键山优真说:“这里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冬奥会的气氛,而且冰面非常利于滑行。”

  自1968年建成以来,首体承载着新中国体育史中的珍贵回忆——1971年中美乒乓球友谊赛、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在这里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体与冬奥早有缘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国内第一座室内制冷冰场,首体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训练基地之一。如今,焕然一新的首体,为中国选手注入了更多信心。

  “这里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中国选手隋文静和韩聪说,国家为举办冬奥会下足了功夫,让运动员充满了不断前进、不断挑战的动力。

  故地重游,这对冬奥会银牌搭档在比赛中献上了新节目。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两人伴着一曲《忧愁河上的金桥》,以223.48的总分获得双人滑项目的冠军。“北京冬奥会时,在这里升国旗、奏国歌,是我们的目标!”隋文静和韩聪说。

  “这是最好、最先进的冰场,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中国运动员更有底气。”中国选手金博洋获得此次比赛男子单人滑铜牌。

  对于首都体育馆,国际滑冰联合会副主席雷科宁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座体育馆看起来很新,利用现有场馆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作为冬奥会场馆,这里设施完备、运转正常,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我们就等北京冬奥会时看它是什么样子了。”

  “这里完全准备好了”

  在测试赛上惊艳亮相的不止焕然一新的首都体育馆和花滑选手的新节目,不少高科技装备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灵活可爱的电力巡检机器狗、“不怕撞墙”的无人机、智能体温贴……赛场内外,科技冬奥的身影无所不在。

  “测试赛期间,我们首次使用了全数字化保障模式,搭建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对场馆供电设备实现全数据量精准采集,消除了保障‘最后一公里’数据盲区。”首都体育馆场馆群电力保障团队经理李清涛说。

  与此同时,经过12个月的改造,首都体育馆实现了5G全覆盖。得益于场馆内布设的40台4K摄像机阵列和3台8KVR相机,观众可体验到360度自由交互观赛。戴上VR头盔,沉浸式观赛体验令人耳目一新。首都体育馆技术领域副经理王天石表示,全景视角采集的视频信号可上传至云导播平台,实现赛事异地导播、制作等工作。

  在疫情防控方面,许多智能产品同样获得大展身手的机会。步入场馆,几台智能感控机器人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它们不仅可以在入口处精准测温,还可以到重点区域执行环境消杀任务。

  首都体育馆场馆防疫副主任赵成芳介绍,这次测试赛应用了气溶胶监测等科技防疫手段,并安排了应急队伍。一旦有突发事件,应急队伍会立即进入场馆或相关酒店,展开流调以及密接的判定。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实地演练,疫情防控是本次赛事的重点内容。场馆在运动员入境前加强了远端管理,入境后实施闭环管理,所有人员入境后在口岸接受严格的检查检疫,直至离境均需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全流程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对于比赛的防疫措施,拉脱维亚选手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直言,从没见过防疫规范被执行得这么好的地方。“简直不可思议,这里的组织工作非常棒,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感觉这里完全准备好了。”

  收获世界各地的点赞并非易事。此次测试赛对标冬奥赛时29个业务领域测试要点,场馆平均每天运行时间20小时,同时采用了冬奥会赛时计时计分系统,对指挥体系、场地设施、场馆运行、服务保障、城市综合保障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有效检测。

  “让更多人喜欢冰雪项目”

  很快,首都体育馆将迎来新“客人”。10月21日至24日,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将在这里举行。

  由于比赛成绩关系到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此次世界杯比赛共有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351名境外人员前来参赛,顶尖选手齐聚一堂,对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两个不同项目的比赛,“冰场转换”是比赛间歇的重要工作。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说,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场地转换窗口期短、很多工作需要闭环外人员在场馆彻底消毒杀菌后进入闭环内,完成后迅速撤出。

  “我们把每场测试赛当成大考,以冬奥赛时标准进行筹备。按照‘一馆一策’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并不断优化,细化人员流线,严格闭环管理,精细个性服务,科学赛事转换,不断提升办赛能力和水平,为‘如期、安全、顺利’举办冬奥会打下扎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丁东说。

  丁东表示,今年4月,首都体育馆经过上一次制冰后,几名运动员在这里滑出了世界最好的成绩。“如今,同一名制冰师、同一块比赛场地,期待更多运动员在这次测试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丁东说。

  此次短道速滑世界杯,由冬奥会冠军武大靖领衔的新一届短道速滑国家队将亮相赛场。谈及冬奥会备战,武大靖说:“我将全力以赴迎接2022年冬奥会,为祖国奉献出一场最精彩的比赛,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冰雪项目。”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