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鹊噪梅梢喜报晴:把诗词织成宫毯有多美

2021年10月19日14:2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鹊噪梅梢喜报晴,催开几叶砌边蓂。

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侄寿叔祖》中,仅“鹊噪梅梢”四个字,便气韵灵动地构建了一幅生机盎然、喜气盈门的图画。

内敛含蓄的古人擅用动植物来表达情感和寓意,不单用在诗词里,更是融入文化基因中,诞生了大量寓意吉祥的纹样。比如柏,冬夏常青,用以祝福长寿万年;石榴,籽粒繁多,寓意多子多福;蝙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这些吉祥纹样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被一代代匠人绘于瓷器、建筑表面,织于衣物、窗幔之上。

诞生于皇家、富有宫廷特色的“宫毯”,便用讲究的用料和精湛细腻的编制手法,织出大量精致华丽的吉祥纹饰,让人们在一丝一缕间,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以及绵延于数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鹊噪梅梢喜报晴

喜鹊和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吉祥纹饰元素。喜鹊常成群营巢于屋宅旁的树上,其鸣声“喳喳”被认为是要有喜事的吉兆,故而被古人视为报喜鸟。宋代程俱所作《即事戏作四首·其四》中就有“鹊噪两耳聋,主人亦言好”诗句。

作为“喜”的象征,喜鹊的图案大量出现在古代的绘画、铜镜、织锦中。在清晚期的一张“黄地喜鹊登梅清供图栽绒地毯”中,金黄的毯心里,一隅作梅枝,老干横斜虬曲,枝繁叶茂,枝头挂着圆形鸟架,一只喜鹊展翅立于其间,口衔一盆吊篮,篮内种梅花。

清晚期“黄地喜鹊登梅清供图栽绒地毯”。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花卉、鸟鹊用色丰富多彩,运用晕色法,细腻丰富,表现力强。整毯构图新颖疏朗,设色典雅明亮,富丽华美,端庄大气,且寓意美好。喜鹊是报喜之鸟,梅是报春之花。喜鹊和梅花一起出现时,往往是“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故民间常把带有“喜鹊登梅”图案的物品陈列家中,以兆好运。

清晚期“黄地喜鹊登梅清供图栽绒地毯”(局部)。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文彩光华动挥霍

有鸟有鸟名孔雀,文彩光华动挥霍。

这是明代胡俨《孔雀图》中的诗句,描绘了孔雀雍容华贵的美,诗中赞美道:“有鸟有鸟名孔雀,文彩光华动挥霍。修颈昂昂翠羽翘,大尾斑斑金错落。”

孔雀羽毛美丽,开屏时艳光四射,深得古人喜爱。宋代罗愿所撰的《尔雅翼》中也称赞道:“盖鸾凤之亚。尾凡五而后成,长六七尺,展开如车轮,金翠煜然。”

孔雀不仅外观美丽,其“知时而行”“饮食知节”等生活习性也被古代文人总结出“九德”,视为“礼”的化身。孔雀开屏更是被视为祥瑞之兆,孔雀纹也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于瓷器、服饰、卧具、铜镜、剪纸等领域,代表吉祥、文明、富贵的寓意。

此外孔雀在民间还是爱情和美好的象征,唐高祖“雀屏中选”的佳话流传至今,古人的新婚用家具、器物、妆饰也常用孔雀纹饰。

西汉史游所著《急就篇》中有记:“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 ,其中“爵”通雀音,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先人们的织品上就有了孔雀纹样。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波纹孔雀纹锦,恰印证了这一点。

清晚期“蓝地孔雀开屏缠枝莲栽绒地毯”。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清朝晚期的“蓝地孔雀开屏缠枝莲栽绒地毯”,则非常巧妙织就了一幅孔雀开屏图。毯心藏蓝色大地,中央留白,四隅作孔雀开屏图,羽尾层层绽放,宛如扇面,绚丽多彩,繁而不乱,屏羽间又以勾云纹组成束带,使毯心巧成海棠形。

屏羽之外,黄色地上又满饰缠枝莲纹,枝蔓纤细曼妙,翻卷有度,花头穿插其间,大小不一却韵律有度,似花潮涌动。此亦为吉祥寓意。

清晚期“蓝地孔雀开屏缠枝莲栽绒地毯”(局部)。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缠枝莲纹饰也是传统吉祥纹样,常用于瓷器、丝织品上,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具“生生不息”之意。

整毯纹饰中,孔雀开屏与缠枝莲,简繁结合,生动明快,又寓意吉祥如意,可谓是别具巧思。

红袖织绫夸柿蒂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这是唐代白居易《杭州春望》中的诗句,说的是当时杭州织绫的姑娘们技艺精湛,柿蒂成了标志性的花纹。

柿蒂纹也是常见传统吉祥纹样。柿蒂纹,顾名思义,形状像柿子分作四瓣的蒂。

古人有“木中根固,柿为最”的说法,柿蒂纹则被认为非常结实,且中间的圆代表天穹,其他的花瓣代表四面八方,表达了普通人渴望坚固长久、事事如意的愿望,广泛运用于陶器、青铜器、纺织品和建筑上。战国到汉代时,柿蒂纹门窗棂格流行开来。明清时期,柿蒂纹成为栽绒毯兴盛一时的纹样。

在这张清早期“回纹边柿蒂纹地团花纹马鞍毯”中,毯心作柿蒂纹锦地,中央以团花作花心,四朵勾莲纹围抱成团,花叶相连,形成一朵雍容富贵的团花。毯心四隅作四朵缠枝莲,橙、黄两色渲染的花头浓烈饱满,湖蓝、钴蓝渲染的缠枝灵动舒展。整毯设色冷暖对比强烈,纹饰有序,寓意富贵绵延、圆融完满。

清早期“回纹边柿蒂纹地团花纹马鞍毯”。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另一张清早期“姜黄地柿蒂纹边花卉纹马鞍毯”,毯长方形,毯心姜黄色地,中央饰团花,花心以藏蓝色线勾勒九宫格,内交错饰万字纹及朵花,外围则以湖蓝、藏蓝两色渲染拐子纹,曲折间构成圆形朵花图案,暗喻天圆地方。

清早期“姜黄地柿蒂纹边花卉纹马鞍毯”。北京华方艺术中心馆藏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宫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由此得名。明清两代的皇宫,曾经历过“凡地必毯”的辉煌景象。

中国地毯工艺历史悠久,宫廷地毯是其中的巅峰之作,代表着织毯工艺的最高艺术水准,织造工艺讲究,图案丰富多彩,质感细腻上乘。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的历史积淀,日臻完善的工艺,造就了宫毯的璀璨文明。除了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外,其纹饰更是繁复精美,古韵十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庄子》有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中国的传统吉祥纹样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态,寄托着美好的寓意,而宫毯,作为这些展现吉祥纹样的艺术载体,凝结了历代匠人的智慧,留住了历史文化印记,带给人们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望和精神上的极大寄托。(文/雷蕾)

(责编:赵超、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