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走出竞技场 天地更宽广(体坛观澜)

郑  轶
2021年10月18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让更多人从观赛者变成爱好者、参与者,运动项目也会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10月17日晚,第二届“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东西部协作女排明星公益赛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精彩上演。比赛现场举行了一个特别仪式:天津女排获得的十四运会冠军旗和排超联赛第十三冠冠军旗冉冉升起,几代女排运动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天津女排用多年来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赛场表现,扛起了天津的一面体育旗帜:这支队伍积累下庞大而稳定的球迷群体,更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天津女排在当地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其球市氛围不亚于中超、中职篮球队。

  出色的竞技成绩,可以升温项目的热度,但项目若要长久发展,眼光不能只盯着竞技场。推动排球社会化,使之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积极参与的健身运动,需要寻找发力的新路径。大力建设排球特色学校、扩大排球场地供给并向公众开放、每年举办“大众排球欢乐季”、打造排球主题商业综合体……日前发布的《天津市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勾勒出以排球为抓手、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清晰轮廓。

  擦亮体育招牌,各地均有类似尝试。将竞技体育的正能量转化为群众体育的推动力,因地制宜打造与全民健身充分融合、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体育服务和产品,使之深入街道、社区、学校,让更多人从观赛者变成爱好者、参与者,运动项目也会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在这样的持续互动中,体育文化逐渐生成,运动项目才能真正跳出“大赛热,平时冷”的状态,获得澎湃的发展活力。

  天津抓住群众对女排的浓厚情结,竞技成绩收获颇丰,更为珍贵的是,让运动项目走出竞技场,走进更宽广的天地,形成了项目发展的特色。擦亮体育招牌,各地要沿着适合自己的道路精耕细作,做出特色,加强融合,让竞技与健身同步受益。如此,体育带给城市的改变与馈赠,将远比想象的更多。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