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点亮“我的冬奥梦”
“这是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大家把它叫做冰丝带。”一名看上去只有十来岁的小男孩,手举着冰丝带的示意图,用标准的英语讲解着。这就是上周末在北京世园公园进行的2020至2021年度“我的冬奥梦”冬奥小记者国际营(第一批次)北京分站市级决选活动上的一个场景。
来自全市16个区和亦庄开发区的2000位中小学生参加了市级决选活动。他们通过活动点亮自己的冬奥梦,期待成为记录冬奥、传播冬奥的冬奥小记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嘉宾相约北京2022。
据了解,在全国中小学生中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起,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将“我的冬奥梦”系列活动进行升级,打造以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多个城市的冬奥小记者国际营,旨在通过传播冬奥文化、普及冬奥知识,培养新生代的冬奥人才,让学生们参与冬奥、共享冬奥、服务冬奥、奉献冬奥。
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冬奥小记者国际营北京分站选拔活动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分别设置了面向中国籍学生的英语、法语、德语及俄语四个语种的选拔项目以及面向在京外籍学生的中文选拔项目。选拔活动设小学低年级组(1至2年级)、小学中年级组(3至4年级)、小学高年级组(5至6年级)、初中组(7至9年级)和高中组(10至12年级)5个组别,全市200余所中小学校近2万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经过在线冬奥知识问答的初选,“我的冬奥梦”为主题的多语种演讲以及冬奥知识及新闻素养知识问答的复选中,共计2000名中小学生脱颖而出,进入到北京市级决选。
决选现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参赛小选手脸上流露出自信的表情。从赛前准备到进行冬奥会或冬残奥会项目介绍和场馆介绍的两个非母语主题演讲,再到最后的冬奥题材中文模拟采访,孩子们表现得有模有样。
参赛小选手綦梓伊说:“作为一名冬奥小记者需要具备多项素质,要学会用礼貌用语,问的问题要准确。”
喜欢跳舞的参赛小选手姜雨蔓说:“冰上舞蹈是由舞蹈动作、美妙的音乐和冰上滑行三部分结合起来的竞技项目,我觉得特别美。”
经过三个环节考核后,由北京外语广播中心双语主持人,以及外籍教师等专家组成的演讲类评委,由新华网、环球网以及北京外语广播中心的资深媒体人组成的媒体评委对选手进行了综合能力的评选,最终产生200个北京冬奥小记者名额。他们将于今年8月代表北京进入全国的冬奥小记者总选拔。
“我的冬奥梦”系列活动由北京外语广播自2015年正式发起,得到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多家单位的支持。7年时间里,活动从北京一地发展至全国23个省市分站,将冬奥知识和冬奥文化带进全国2000余所中小学校,覆盖200多万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真正做到了记录冬奥,传播冬奥!
据悉,“我的冬奥梦”冬奥小记者国际营(第二批次)北京分站的选拔活动将于今年9月启动。
北京冬奥组委 供图
本报记者 吴东 实习记者 卓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