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红色文物展示创新出彩 助力红色文化破圈传播

鲁婧
2021年07月08日14:1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虚拟展厅截图。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官网截图

人民网“红色云展厅”。“红色云展厅”官网截图

“红色文物 青春漫绘”绘党史佳作,“红色文物青年说”讲革命故事,“红色云展厅”一屏看遍百家红色展馆。现如今,年轻化、数字化为红色文物创新展示赋能,助力红色文化破圈传播。

红色文物“活”起来。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加入新媒体艺术,首次采用全息影像技术展出“开国大典”原始影像,备受好评。开放不到两年,已接待参观者50多万人次。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展出的“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主题展,用实体文物、图片视频、油画雕塑、VR等手段,挖掘21组革命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色影视、绘画、书法、档案图片、文物等线上线下专题展览引人注目。你可以在北京打卡北大红楼,见证“觉醒年代”;去延安游览宝塔山,照见“延安火炬”;探访嘉兴南湖革命圣地,感悟“红船精神”……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100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在祖国大地上构筑起厚重磅礴的红色力量。

革命文物展示传播作用彰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革命文物展览陈列、传媒作品、宣教活动创新出彩。

红色文物青年说 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日前,受影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影响,很多年轻人会佩戴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创徽章去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等景点打卡,以表达对先辈先烈们的敬意。北京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底蕴深厚,近年来,北京市文物部门广泛开展“用文物讲党史”活动,将北京大学红楼、原中法大学、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等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后对公众开放。

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更好地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推出“红色文物青年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和中国传媒大学推出“红色文物 青春漫绘”等系列主题活动以青年人视角,创新性讲述红色故事。

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一封赵一曼烈士迟到21年的家书、一部启迪后人的经典……不管是讲故事还是绘漫画,青年学子都能在红色文物中重温党的百年历程。

同时,在各地的讲堂、会议室里,在大学的校园中,“青春党课”成为青年党员的必修课。年轻人在强信念、跟党走的思政学习中,打卡红色地标、参观红色文物、学习红色精神。

从《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到开国大典使用的国旗,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百年党史的见证,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色文物青年说,为党史学习注入青春活力,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红色文物数字化 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率

红色文物并不“沉默”,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让红色文物“活”起来,如线上红色展厅、讲述红色文物背后故事的音视频专辑,还有沉浸式展厅及舞台表演等多种创新展示,都为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率提供新的契机。

联动百家红色场馆,6月15日,人民网公益展播项目“红色云展厅”上线,通过技术手段融合各地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博物馆等四史教育内容,形成“红色媒资库”。年轻态、多元化的内容产品,使党史文献和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创新发展和破圈传播。

6月28日,大型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在重庆1949大剧院举行预演,演绎空间和观演空间交相穿插、浑然一体,通过智能控制,给予观众360度沉浸式观演体验。近年来,可沉浸式体验成为潮流,不管是展览、演出,还是思政课,皆可依靠环境氛围亦或声光电场景营造“沉浸式”呈现。

短视频、广播、音频等方式使红色文物融媒体传播成为常态。VR、AR、3D扫描等技术,打造数字文物,为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了红色文物展览展示的呈现效果,更好、更完整地传递出其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乘着5G东风,即可轻松拥有可随身携带的红色文物博物馆,PC端、移动APP、微博、微信等多平台、多渠道传播让红色文化花开遍地、深入人心。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