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马伯庸趣谈十三次转学经历 《中国味道》展现文化兼收并蓄

2019年04月15日15:23 | 来源:中国网
小字号
原标题:马伯庸趣谈十三次转学经历《中国味道》展现文化兼收并蓄

在上周六播出的《中国味道》第三期节目中,寻味嘉宾马伯庸为我们带来知识点满满的精彩内容。作为一位作家,马伯庸不仅在节目中细数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及各地民间美食故事,更与我们分享了他从漫长转学路中所领悟的人生哲学。他作为一个带着强烈文化属性的“吃货”,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伯庸畅谈各地饮食文化

民间美食故事四大主角揭晓

在上期节目一开始,马伯庸便一展厨艺,烹制了一道家乡赤峰的锅包肉。与我们平日里常见的甜口锅包肉不同,赤峰锅包肉的口味偏咸,独特的口味体验也让台上的嘉宾品尝过后颇感新奇。

锅包肉的口味差异只是各地饮食差异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豆腐脑、粽子等食物的口味偏差常常引得不同地区人群争论不休。此次在《中国味道》的舞台上,马伯庸给也我们分享了一些于他而言口味“怪异”的食物。由于马伯庸常年跟随父亲辗转于大江南北之间,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饮食文化,炒鸡蛋在海南变炒鸭蛋、上海人吃羊肉不去皮、腌笃鲜的精华在于笋……这些多元的饮食文化让马伯庸眼界大开。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吃货”,马伯庸还对各种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充满好奇。常年的东奔西走,也让马伯庸得以有机会搜集到各地的民间美食故事,并以此整合出了中国民间美食故事的四大主角——灵机一动创造美食的诸葛亮、迷路时意外发现美食的乾隆、逃难途中收获困顿之食的慈禧以及酷爱“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朱元璋。当提起这些民间流传的美食故事时,马伯庸说:“虽然它们的历史经不起考证,但是它们有一种特别鲜活的生命力,能看到民间对美食的一个追求,和对自己家乡美食的一个执着。”

马伯庸对孩子沿用父母“野生式教育”

自述从小被父母当“走地鸡”放养

据马伯庸描述,父母从小就把他当“走地鸡”放养,让他自主发展。在这种教育下,马伯庸常常会主动去尝试新的事物。也正是因此,每当马伯庸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去尝试各地的美食。尽管结果有时会不如人意,甚至还曾有被一道炒鸭蛋“气哭”的经历,但他愿意去体验、去接受、去包容这些不同的文化。这也造就他对待生活兼容并包的态度。

如今,已为人父的马伯庸也沿用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多去尝试新鲜事物。在提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时,马伯庸这样说道:“我会带着他到全国、全世界都去溜达溜达,每到一个地方,都试试当地的东西。”当孩子不愿意尝试时,他会想办法引导孩子。比如,有一次孩子不愿意吃火龙果,马伯庸就给他编了一个故事《骄傲的火龙果》,以此勾起孩子对火龙果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逐渐学会包容。马伯庸说:“用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所有我不理解的东西,我不理解,但我会去尝试,我会去探索,当我发现这个东西是美好的,我会发现人生中又多了一点亮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如兼容并包的人生态度造就了马伯庸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中国的美食文化才会如此缤纷绚烂!还想品味更多中国味道。敬请锁定每周六18点档央视综合频道《中国味道》!

(责编:吴亚雄、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