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丰子恺那样的父亲(文思)

张 叶
2025年02月20日06: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闲暇时,总要有几本心仪的“枕边书”陪着度过,丰子恺的散文便是不错的选择。我非常喜欢他笔下那些与子女相处的小故事,不仅让人看到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天性关爱,更让人领略到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大家的教育智慧和慈悲善良。

  丰子恺有6个孩子,还收养着一个女儿。然他从未觉得苦,而是将孩子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他在《儿女》中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让人不由想起他的好友朱自清。一样的孩子多,一样的写了篇《儿女》。同为父亲,朱先生赞赏丰子恺的为父之道:“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搞创作的人最需要安静,丰子恺可是难得安静。比如,有次街上来了卖小鸡的,他眼见“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而他留下来“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孩子们闹着买小鸡,二儿子元草还哭了起来。这要是换作别的家长,难免要训斥一番,而丰子恺追将出来的情形是:“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还用“命令”的语气喊着:“买小鸡!买小鸡!”丰子恺说自己毫无养小鸡的兴趣,但是他又觉得在这寂寥的乡居,强迫孩子们和他一样“隐居”十分残忍,于是打算挑几只小鸡。他从一开始的“全无兴趣”,到“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这种思想与当今推崇的“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谓超前。

  丰子恺视孩子们的语言为诗歌。他陪儿女们吃西瓜,5岁的儿子瞻瞻说:“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伟吃西瓜。”这样稚嫩的话语,常人看来,无非小孩子信口之言,丰子恺笔下却记录为:“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3岁的阿伟,吃西瓜发出欢快的声音,他认为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表现”。有这样一位满眼里都是爱的父亲,顽童的一举一动皆是憨态可掬,做他的儿女,又怎么会成长得不自由烂漫且充满灵性呢?

  丰子恺对孩子们的爱,不仅写进文章中,更留在画笔下。他为12岁的女儿丰一吟画的小像,女孩儿稚气未脱,专注地提着毛笔涂鸦,配文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文曰:“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姊姊做媒人”……这一帧帧小画,既是丰先生的艺术作品,更是记录孩子们成长足迹的珍贵礼物。

  作为父亲的丰子恺,将孩子们的童稚时期视为“黄金时代”,珍视孩子们幼年任性、自私等个性。到他们逐渐“懂事”,开始谦让奉献的时候,他反而无限伤感,认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这份对孩子真挚的爱,为人父者皆感同身受。我记起自己豆蔻年华,某日在父亲的账本上,发现一行格格不入的小字:“丫头你能不能慢点长大!”当时不解,直至成年,体验到成人世界的劳碌不易,不禁泪盈——也许所有的父亲,都希望孩子无忧的童年长一些,再长一些。

  丰子恺平日也用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们。他的悲悯、诙谐、和善、胸襟,如夜来春雨,无声润心田。读丰子恺的散文,亦是一次濯洗心灵、陶冶心性的过程,既可学他做家长,也可向他学做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0日 2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