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戏剧创新让敦煌文化年轻起来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刘颖颖)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专家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该剧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通过 2035 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的实习生张燃,与1935 年在法国战火中奔赴敦煌的常书鸿先生的跨时空对话,诠释几代敦煌守护人孕育出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用一段横跨法国、敦煌两地的百年守护故事,传播敦煌文化,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认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用独特的视角,找出了敦煌故事的“第一万零一种讲法”,将古代、近代、现代以及未来交织在一起,将爱的纠缠、众生的小情小感汇聚到对敦煌、对中国文明的大爱中,并增加了时尚感、幽默感、戏剧感,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可能。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敦煌壁画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凝聚着一代代莫高窟人坚守与奉献的“莫高精神”,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满了现代感——现代美,古典美,美美与共;家国情,儿女情,情情动人。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从古典文学的角度进行讨论,梳理了敦煌在地理、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他认为敦煌是古老的,但是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年轻的,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两者的关系,即年轻人用独特的艺术展现形态照亮了敦煌,展现了青春版的敦煌、靓丽版的敦煌、阳光版的敦煌、面向未来版的敦煌。
影视导演李少红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体现了多种艺术形态的融合和突破、创新,将不同的时空和历史时代下的敦煌故事融合在一起,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扩展了舞台的空间,也拓展了敦煌博大精深的艺术历史性和未来意义,不仅仅还原历史的、人物的、传记性的可能性,还从中表现出敦煌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对于未来历史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采用多空间、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开启了一场寻找爱情和人生理想的探索之旅。该剧突破了戏剧、音乐现场的壁垒,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融合,创造出既时尚又现代、又满载中国文化符号的敦煌空间,为文旅融合的演出新空间、新语汇、新造型做出了有意义、创新性的尝试。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受到时代和人民感召的体现,在守正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让传统文化走向当代人民,为构建当代思想景象方面作出了努力,也希望国家话剧院以守正出新的精神推动更多题材丰富、形式新颖、“技术+艺术”特色更加突显、国家队水平更加显著的优秀作品。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在内容上遵循敦煌历史,做到先守正再创新,力争达到的效果是让传统文化活态化起来。在形式上运用数字化的文艺理念,做到“科技+艺术”的实践探索,为数字化时代的“新文艺”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大胆启用新人演员,剧院秉持培养青年人才的理念,因材施教,对青年演员、青年创作人才,提供公正的创作平台,让青年人才树立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以优质的专业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该剧计划在2025年做全国巡演的尝试,同时准备“出海传播”,为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精神,贡献出戏剧艺术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