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以苍劲笔力书写壮阔历史(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郑  欣
2022年06月17日05: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书写大时代,需要练就通达古今、直抵人心的苍劲笔力。只有守住人民这个“根”,笔下的人物形象才能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真实鲜活的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我创作长篇小说《百川东到海》就是带着这样一份使命感,尝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革命历程写下文学的注脚。

  聆听亲历者讲述,对文学写作者来说弥足珍贵。创作《百川东到海》,就源于儿时见到过的革命前辈,以及长大成人后在遵义工作期间听说的往事。这些往事波澜壮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材,引起了我的好奇与向往。尤其在深入学习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后,过去听闻的故事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将其写下来的念头油然而生,愈发强烈。真正的写作开始于2017年。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书中人物、地点、事件、脉络几经调整,终于成形。

  回顾创作过程,我对“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感悟不断加深。亲历者们平实的讲述中蕴有深沉的力量,让我的写作有了坚实依靠。他们不仅提供了故事原型,更让我坚定了写作的决心和态度:只有守住人民这个“根”,笔下的人物形象才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真实鲜活的质感。

  为做到纪实性和虚构性有机结合,我深入历史,锤炼笔力。文学创作是个艰辛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在内容选材、艺术表达、思想开掘等各个方面稳扎稳打,精益求精。我花大量时间阅读和调研,在深入历史、获取各类信息后,以小说的形式整合素材、结构故事、塑造人物。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百川东到海》故事跨越30年,塑造了以革命先辈为原型的诸多人物,涉及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展现革命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受的淬炼。历史事件要还原、讲故事要真实可信、场景描绘要逼真,离不开扎实的案头工作。从书籍、纪录片、影视剧,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旧报刊,对重点历史情节,我竭尽所能地寻找资料。在故事之外,为写出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我铺陈了很多文化场景,比如市井街头、园林建筑、书法绘画、戏曲歌舞等等,以此增加时代质感。当掌握了丰富的资料,谙熟文化背景及诸多细节后,我感到“下笔如有神”,虚构的人物置入真实的历史画卷,别具一格的故事场面呼之欲出。

  我常常回味这次写作的点点滴滴。在书写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奋斗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自我提升的紧迫感。临近小说收笔的一个凌晨,身处遵义暑热的大山,笔下却是漫天雪花中的北方战场,一个人物结束了她在书中的故事,即将离场。这时,我似乎看见了那个革命者负重前行的背影,体会到太多笔力所不能及的壮阔历史和世间角落。生花妙笔,需要写作者拥有广阔胸怀;书写大时代,需要练就通达古今、直抵人心的苍劲笔力。作为一名写作者,我将心存敬畏,上下求索,用心用情投入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这项伟大事业中。这既是一项应尽的责任,更是一份无上的光荣。

  (作者为作家)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7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