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系列报道
如何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人民网网友踊跃建言献策
“希望能重视对社区、村镇公共阅读场所的投入。”
“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加快农村图书馆的建设。”
“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夜间开放力度。”
……
自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人民日报推出“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征集,各地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日报客户端积极参与,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其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
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可以促进全民阅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然而,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
对此,来自新疆的网友建议,提高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关注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好基层图书馆,并保障馆内藏书的更新。一位山东的网友也表示,在建设好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应加强乡镇农村地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为人民群众交流学习、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要求,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
来自河南的网友提出,加大对社区、村镇公共阅读场所的投入,引领全民阅读的风尚,“村镇或社区可以组织一些类似‘读书月’的活动,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一位四川的网友亦希望以后多组织读书会,让喜好读书的同伴相互交流,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也有许多网友反映,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许多公共文化场所,闭馆的时间太早。来自北京的网友就表示,对于落实“双减”之后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夜间开放力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文化场所,不仅能提升文化场所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从韦编三绝、牛角挂书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随着科技不断迭代升级,阅读的介质日新又新。对此,多地网友呼吁,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来自河北的网友就认为,这将有效改善偏远地区的学校图书资源匮乏的状况。山西的一位网友表示,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建立“网络书库”,既能推动全民阅读,也便利了学者的研究工作,很有好处。
此外,还有网友提出,各地图书馆应该考虑与线上的一些读书平台、读书软件进行合作,让市民可以借阅到更多更好的图书。一位内蒙古网友则建议,闲置图书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同城交换或统一捐赠,使图书资源循环利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