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李彦:把红色作品译好(作家近况)

张海燕
2022年01月27日08: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从英中双语小说《红浮萍》《雪百合》,到英语文集《沿着丝绸之路》《重读白求恩》,再到纪实文学《不远万里》《尺素天涯》,李彦的创作与翻译总是与中国人文历史、红色岁月息息相关。她近期给我们带来的译作《1937,延安对话》,被誉为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以真实而自然的访谈记录,客观再现了中共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与思想理论,生动刻画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超凡气质、对中国革命的前瞻性思考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身为游子,对故园总是充满回望与想象,更被中国革命领导人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收到《当代》杂志的邀请后,我便积极投入到《1937,延安对话》的翻译中。”李彦说。

然而,翻译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这样一部红色作品,不仅需要对党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要知道当时的外国人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这一切。正如《1937,延安对话》序言中,欧文·拉铁摩尔教授所说,当翻译是个非常不幸的苦差事。因为译者不得不全神贯注应对每一个词组、每一个短句,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对此,李彦坦言:“仅从个人兴趣来讲,我宁愿自己搞创作,也不愿翻译他人的作品。创作时,思绪可不受拘泥,是一种享受;而历史文献的翻译,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译者的耐心和责任感是严格的考验。《1937,延安对话》,是一部涉及中共党史的文献,翻译时更不可随心所欲。”

李彦举了一个例子,原著中,毕森与朱德会见时提到一句话,是“毛泽东的名言”。若直译这句话,就是“政治让枪口朝前射击”。李彦幼时熟读《毛主席语录》,从未见过这句“名言”。她推测这句英文应该指的是:“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为了核实她的推断,李彦请教国内权威专家,最终得到核实与确认,原汁原味译出了这句话。

李彦信奉严复“信、达、雅”的标准,认为对红色著作翻译更要遵循“信、达、雅”。她赞同一些学者对三者关系的阐释:“信”“达”两字互为依存,“达”“雅”两字互为联系。“信”是目标,“达”是手段,“雅”是服务“达”的辅助手段。翻译红色著作时,尤其要强调严谨准确(信)、归化性可读(达)、文学艺术化写译(雅)。这在《1937,延安对话》的翻译中有充分的体现,译文中不乏带有汉语特色的成语,如声名鹊起、作茧自缚,和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等中国谚语。李彦通过融入一些带有象征性的中文词汇和成语,来增强可读性。书中还可见大量陕西方言以及中国革命年代特定的术语,如红小鬼、陕甘宁边区、农民互助组等。

中外文学双向互译,是李彦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在她看来,翻译对讲好中国故事十分重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反映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宽厚忍耐、悲天悯人的情怀,非常值得翻译推荐,介绍给世界人民。要加大对青年学生的培养力度,让更多人有兴趣、有能力投入中外文学翻译实践中。”李彦说。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