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聆听时代交响(经典流芳)
《第十一交响曲》专辑封面。 |
《第七交响曲》专辑封面。 |
在音乐史上,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名交响乐和室内乐作曲家在20世纪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简洁凝练,是传统调性音乐语言的延伸,吸收了从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精华,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在20世纪先锋派林立的音乐界,肖斯塔科维奇更愿追随历史的余韵。他虽然也汲取过序列十二音作曲技术,将新兴的爵士乐元素引入作品,却仍坚持自我,寻求音乐本质,探索永恒问题——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可以说,他的音乐体现了几代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时代轨迹。
追求思想性同时保持高艺术水准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颇丰:15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歌剧和舞剧若干。除此之外,他还为100多部苏联电影配乐。
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的一座高峰。作曲家的交响曲命名均以苏联时期的事件为标题,与艺术创作合二为一,在追求思想性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早期作品如《第二交响曲》(1927年)和《第三交响曲》(1929年)分别取副标题为“十月”和“五月一日”,展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蓬勃的乐观精神。中期作品《第七交响曲》(1941年)、《第八交响曲》(1943年)和《第九交响曲》(1945年)是作曲家在二战初期被包围的列宁格勒创作的,都是纪念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佳作。《第十一交响曲》(1957年)和《第十二交响曲》(1961年)的副标题分别为“1905年”和“1917年”,以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
评论家认为,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在技术上相当杰出,一方面因为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使然,例如在非调性环境中创造了一个调性曲式的功能;另一方面,每部交响曲都有其特定的管弦乐语言,它们虽然隐含着体裁的风格转变,但没有一部是重复的。作曲家以革命性的新艺术表达去呈现苏联社会的变化,管弦乐风格的演变与所处的社会事件联系密切。例如在创作早期,肖斯塔科维奇在运用高度色彩化配器组合的同时,以自由的复调手法发展主题,使音乐更具有爆发力。而在创作晚期,作曲家加强了个别乐器的处理和合奏用法(例如打击乐),更关注不同和声与音色的混合效果。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中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其作品常带有戏剧性效果,体现力量的冲突。聆听其作品有很强的图像感,能够产生战争重现般的视觉通感。
二战中诞生的传奇名曲
在众多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于1941年创作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60号)令他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部凝聚了苏联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必胜信念的交响曲。正如作曲家所言:“我希望在战争中塑造这个国家的形象,并将其印刻于音乐中。”
《第七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15部交响乐中篇幅最为长大、蜚声国际的作品。它由4个乐章构成,其中“调性”和“主题”依然是音乐曲式确定的因素。《第七交响曲》的标题十分鲜明,4个乐章分别以“战争”“回忆”“祖国辽阔的大地”以及“胜利”为题,为听众指明具体形象,增强乐曲的画面感。这些主题或以调性方式体现,融合了大小调和中古调式;或以无调性呈现,在古典的框架里迸发出革新的力量。由于奔放的生命感,特别是反法西斯的顽强抗战与必胜信念,《第七交响曲》在全球的传播可以用“星火燎原”来形容,迅速在全世界奏响,铺展了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图景。
《第七交响曲》的诞生过程颇为特殊。1941年底,列宁格勒陷入德军包围,身为作曲家的肖斯塔科维奇参与了保卫战。他加入消防志愿兵并在炮火连天的艰苦环境中完成了《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942年3月5日在萨马拉进行了全球首演,引起轰动。为了让这部曲子能在列宁格勒公演,1942年8月9日,苏联召集为数不多的幸存音乐家,在围困中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为了防止德军炮击音乐厅并保证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甚至事先发射了数千枚炮弹压制敌军的进攻节奏。因此,《第七交响曲》成为一部罕见的由军方“保驾护航”的交响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国家意义。
《第七交响曲》问世不久,其乐谱微缩胶片还被空运到海外,启动了世界巡演,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成功,鼓舞了饱受战争摧残的各国人民,也为苏联筹集到大量抗战资金。特别是1942年7月,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纽约进行了《第七交响曲》的美国首演,随后一个季度内,该作品在全美巡演就高达60场。托斯卡尼尼还和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通过广播向数百万抗战同盟国听众播放了这部交响曲,引发更广泛关注。这部在战火中诞生的作品给同盟国听众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作曲家在列宁格勒被炸毁的危险中都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正义凛然的交响曲,纳粹不会也更不可能获胜。由此,头戴消防帽的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抗击法西斯的“时代人物”。
艺术家常被时代赋予各种美誉与标签,把这些一一拂去、细细体味,往往才能理解究竟是什么让其人、其作品能够与时间相伴而行。岁月流逝,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并未因其具有的时代特性而削弱了艺术价值,反而因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情怀尤显隽永。时至今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依然是音乐史中的独特篇章,因代表人类英勇不屈的反法西斯精神而永存于世。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0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