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引导“一带一路”文旅建设走深走实 以文化旅游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刘佳)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任务谋划,部署了三大任务、十二个专栏,成为未来五年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要指南。
重要指南:引导“一带一路”文旅建设走深走实
《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一是健全文化和旅游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优化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的全球布局;二是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三是完善国内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建设水平,稳健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
在制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之后,《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以任务带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一是健全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转变为高收入国家,综合国力将迈上新台阶,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为强化“一带一路”文旅合作的双多边机制和国际平台建设,形成具有“丝绸之路+X”统一标识的文旅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是构建“一带一路”文旅发展的全方位发展新格局。《行动计划》设定了新发展格局的八大支柱,包括主题艺术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旅产业国际合作、旅游产品供给、文旅科技成果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以及规范出境、边境旅游市场秩序等。
三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对外交流迈上新台阶。《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相关省(区、市)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计划打造陆上丝绸之路西北段、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江西、广西和海南)、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边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黄河流域和巴蜀文化等八大区域特色发展战略,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交流协作,共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特色商品、文化产品,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式推进,实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指出,《行动计划》既是引导“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指南,也是确保形成多元互动人文交流格局的制度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统筹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多元人文交流格局,也有利于协调平衡国内各方参与“一带一路”文旅建设的步伐和力度,落地实行值得期待。
政策工具:共建文旅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具体化、实践化和时代化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正在向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根本保证。
“十四五”是我国到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关键五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刘波表示,《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是共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具体化、实践化和时代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我国文旅领域参与国际合作的效能和优势。
《行动计划》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建设等多个层面对如何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构建民心相通新格局提出了具体的任务。一项“行动计划”的社会共识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直接影响其运行绩效和运行周期。
《行动计划》坚持整体性思维,较好地处理国际与国内、整体和局部、统一与多元、当前与长远、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安全等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有效化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旅合作超大规模治理负荷和五年这样的较长周期接续发展难题,从而释放出文旅合作机制平台、驻外文旅机构全球布局、“一带一路”主题节会活动品质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巨大效能;并生成配置国内国际优秀文旅资源要素,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文旅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的新优势。
指明方向:促创新重市场 以文化旅游讲好中国故事
《行动计划》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擎画了“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蓝图,为“一带一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嘉珮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也需以更优质有效、更有弹性的产品供给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市场为主、企业先行,提高发展质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旅游消费超过20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外旅游目的地。王嘉珮表示,政府层面,我国将继续巩固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的文化旅游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各个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联盟机制,多方面创新、拓展文旅交流新平台,为构建民心相通新格局打造坚实的机制基础。在文化交流层面,继续推动“文化年”“旅游年”等节事活动,将外交活动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增进民心相通;深入挖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共鸣的人物故事和文化元素,扶持丝路主题艺术创作,培养丝路艺术人才,注重丝路主题艺术作品宣传推广,加快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新格局。
“通过文化和旅游合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活动将继续品牌化、本土化,并通过丰富品牌内涵、完善品牌体系提升辨识度和认可度。同时,‘一带一路’横跨四大古文明,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籍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联合申遗等具体的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不仅能为世界文明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特色,更能有效拉近与沿线国家民众的距离、增强理解和理念认同,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更好传递中国声音。”王嘉珮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