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响堂山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6月2日电 (刘颖颖)5月29日,中国响堂山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响堂山石窟管理处、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邯郸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磁州窑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承办。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嘉宾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与邯郸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教授与学生,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响堂山石窟管理处、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工作室等多所相关单位的学者与艺术家。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对研讨会发来了祝辞,他表示,对邺城、响堂山及其周边地区博物馆的关注是十分可贵的,从雕塑艺术入手来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思路也充满了睿智和可行性。他衷心祝愿在北朝雕塑艺术研究方面能取得更新、更多、更深入的科学成果,让响堂山石窟恢复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里程碑的光芒。
响堂山石窟第九窟(大佛洞)内景。主办方供图
随后,本次研讨会的策划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美术理论家、雕塑家胥建国阐述了举办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他表示,响堂山石窟相对于四大石窟,它的推广宣传还不够,还需要让社会各界更多地认识它,更大层面促进它的艺术保护和学术发展。此外,对继承发扬传统雕塑艺术、打造当代雕塑文化也都有着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如何更好更深入地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需要不断通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来耕耘充实,完善中国雕塑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热爱中华文化的艺术人才,让更多的人理解并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通过不断深耕把优秀的传统艺术总结并转化出来,既与古为徒,又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打造有中国气派和人文精神的雕塑作品作出应有的贡献。
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立春自1985年以来,一直坚守在响堂山石窟进行保护、研究。他表示,目前响堂山石窟的研究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希望之后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角,将石窟造像上升到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进行学术探讨。以考古学为基础,加入美术史的力量,让不同艺术门类的人参与到石窟艺术的研究中,拓展多维度多空间的研究角度,共同探索响堂山石窟更多的研究方向。
据悉,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太行山支脉,由北响堂山(鼓山石窟)、南响堂山(滏山石窟)以及小响堂山(水浴寺)三处石窟群组成。响堂山石窟最初开凿时间有东魏说和北齐说,在隋、唐、宋、明等各朝代都有开凿窟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现存大小造像5000余尊。响堂山石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