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百年辉煌·纪实)
以前,我从未听说过引航员这项职业。我是在2020年11月采访上海港引航站时,才了解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份职业,而且,引航权还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一项法定内容。所有的外籍船舶在抵达中国港口前和离开时都必须由中国引航员上船引航。因此,引航员又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危急时刻,党员先上
引航员在任何时期都是港航界不可或缺的“顶尖人才”。目前,全国也仅有2300余名引航员。其中,上海港引航站共有引航员362人。依托上海港跨越式发展,引航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伴随着上海港从百年老港、世界大港,逐步迈向国际强港,上海港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4000万标准箱的体量,连续10年蝉联全球港口之首。而上海港引航站每年各类船舶的引领艘次也始终在近7万艘次的高位运行,一个月的引航量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的数量。
引航工作要跟着月亮转、伴着潮水走。而上海港的海潮又是不规则的半日潮,每天潮涨潮落时间都不一样,因此引航员需要24小时待命,日夜奋战在海港一线。这项职业也蕴藏着高风险。引航员每天引领船舶在繁忙而狭窄的航道上行驶,安全压力巨大;如遇大风大雾,更是如履薄冰;尤其是每天都要攀爬好几层楼高的软梯,从小艇登上外籍船舶,倘若遇上大风暴雨,浪涛汹涌,在颠簸起伏的软梯上,每一步都潜藏着危险。据国外权威机构调查,引航员危险性仅次于矿工和试飞员,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危险职业。
引航员要为船舶保驾护航,确保安全。要想确保安全,关键在于有过硬的引航技术。世界船舶工业和航海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操纵船舶,引航员必须不断学习,随时掌握最新技术。这些船舶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船舶造价往往都很高,动辄上亿元或数亿元,一旦失误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失,因此,安全是引航的生命线,引航员责任重大。
为了做好引航工作,引航员需要提前做足功课,先去了解熟悉这艘船的特性,必须未雨绸缪、成竹在胸,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即便如此,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突发情况,使人措手不及。
2020年10月2日,正值上海港打响“年度主业生产攻坚战”的关键时刻,洋山港区一艘满载箱量达1.8万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富兰克林”轮,在航行途中突然跳电失控。这艘巨轮犹如脱缰野马,情况十分危急。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上海港引航站立即启动抢险应急预案。上海市劳动模范陈俊、“洋山功臣”李能荣两位高级引航员主动请缨,赶赴一线,带领党工团突击队成员一同进行抢险。他们穿着防护服、自带饮用水和干粮,每6小时换班一次。最终,通过12人次引航员团队接力,历时114小时,成功驯服了这匹“脱缰野马”,引领该轮安全锚泊,圆满完成了这次疫情防控中的抢险任务,为船方避免了损失,也为上海港主业生产贡献了引航力量。
上海港引航站高度重视引航员队伍的成长和管理、建设。2020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外来的船只变成了流动的“风险源”。因此,引航员上这些船只引航,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开始时,引航员们对此有些焦虑。但是,反过来,这种担忧心理,又时时提醒大家务必做好十足的安全防范。
在危险面前,上海港引航站党委号召党员先上,由党员去引航那些有风险的船只,风险最高的船只则由党支部书记先上。支部书记之后,派党小组长上阵。党小组长之后,再派普通党员上阵。支部书记即便是在隔离期间,还照常召开视频会议,在线指挥工作。引航回来后,这些人都要进行隔离,有一阵子最多的时候,全站共有21人同时在进行隔离。
经过党支部的号召和带动,突击队人员越来越多。后来,有100多名群众也申请加入。到了4月1日以后,全体引航员都上阵,轮流承担引航任务。
高级引航员周弘文,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因为他妻子在医院工作,熟悉如何做好防护,周弘文就将医院的有关宣传视频复制过来,让大家跟着学习,这样基本上可以确保大家安全无恙。
引航员通常会在前一天接到引航任务的通知。每次出外作业引航,通常都需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最长的要10多个小时,距离长的中间还需要换班。如果遇到大雾、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可能需要一天甚至两天才能完成任务。在这整个过程里,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非常难受的。常常,引航员身处有空调的驾驶室内,衣服里面却还在不停流汗,就像下雨似的。有时从船上下来,摘下手套,手套里就是一包的水,手都被泡白了。
2020年9月,上海港引航站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上海港引航站党委书记钱洪华向笔者介绍说:由于引航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引航工作本身所承担的服务和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对我们而言,确保船舶安全,守好水上国门就是大局。所以,引航站始终把确保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竭力把每年的引航事故降到最低幅度。2020年,引航事故率不到万分之一,在全国引航机构中名列前茅。
建起水上流动党支部
上海港引航站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引航发展的“根”和“魂”,以“上港铁军”“上港尖兵”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上海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殷切嘱托。
林晓梁是引航科的党总支书记。他说,作为全站党员人数最多的部门,党总支注重将党建与业务充分融合,相互促进。
同时,引航站党委针对引航员党员“流动分散、单兵作战”的特点,为引航科党总支量身定制了“先锋一小时”组织生活制度,就是在每月例行召开的安全教育月度会前,每一位党员提前一小时到会,先参加组织生活。
引航员多数时间都是在水上,站党委在三艘长江口一线引航船上分别建有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日常的学习、培训、活动提供了“专属场地”,被誉为“水上流动党支部”。
2019年,引航科党总支要换届改选,需要召开党员大会。按照党章要求,必须有4/5以上的党员到场。因此特地挑选了一个台风天,在大部分船只停航的时候开会。145名党员冒着狂风暴雨赶到会场,衣服都湿透了。
海上党员服务中心建有“党工团突击队”,由党员、团员、工会成员组成,三条线涵盖了56名人员。党工团突击队选拔一批业务好、技能优、政治素质强的干部参与应急抢险保障的突击,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这支突击队是一支引航战线的特种兵,始终保持战备状态,有招必应,来之能战。
最愧对的是亲人
陈俊是上海洋山港的高级引航员。人如其名,身材挺拔而帅气,脸上常挂笑容。洋山港货物吞吐量占据上海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陈俊说:“我们这些引航员特别是高级引航员技术十分了得,在单位里很受人尊重。但我们工作没有规律,连轴转,很难照顾到家里,家里的老小主要依靠老婆料理家务,因此回到家里引航员对老婆总是毕恭毕敬,好话说尽。”
有一次,一位引航员的孩子爬到了窗外的空调支架上。他的夫人不敢给他打电话,怕影响他工作。后来还是警察帮着救下了孩子。
有时,引航员回到家,看到家里的桌子上放有药瓶。一问,才知道是孩子生病发烧了,但是妻子默默地自己带着孩子去就诊,不敢跟丈夫说,怕他担心。
还有一位年轻的引航员,正在外面干活,他妻子临盆时就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把孩子生下来。
“因此,引航员妻子的付出和牺牲是很大的。”陈俊由衷地感慨。
引航站领导十分关心引航员的家庭生活,凡是引航员家里遇到困难或有事情,都可以找单位提供帮助。每年到了年末,站党委都要组织“走百家”家访慰问活动,站领导班子带头,全体中层干部出动,利用业余时间到一线引航员的家里去走一走、坐一坐,在拉家常中听意见、解难题。这一走就要走将近一个月。
2020年春节前夕,站党委在新购置的引航船沪港引6号上举办家庭联欢活动,邀请引航员的家属到船上来参观团聚,让引航员的妻子孩子都能深入了解引航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形,从而更加支持引航员的工作。
高级引航员蔡飞飞说,他的儿子正读初中,性格比较内向,但有一次,老师问: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他儿子主动举手,很自豪地介绍说:“我父亲是一名引航员。”然后跟同学们讲述了父亲的工作情况。可见,在孩子心目中,父亲从事的是一项很值得自豪的职业。
蔡飞飞是1995年进入引航站的。2019年春节,按照公司规定,外地的引航员可以回家过节。因此,春节期间,家在上海的蔡飞飞是最忙碌的。初一这天,白天工作,飞飞和舅舅约定晚上全家聚会。没想到,这天天气突变,下午要起大雾,晚上能见度会变好,因此引航需要放到晚上进行,于是,临时又把聚会改到了中午。
中午,蔡飞飞刚到舅舅家楼下,调度就来电话要求他马上出发,说现在天气好转了。结果,家人聚会专门为他改的时间,他自己却没能参加上。
“其实,我们对此都很理解。这就是引航员的工作,经常是身不由己,一切都跟着天气走跟着潮水走。”蔡飞飞说。
蔡飞飞的父亲也是上港人,看了电影《乘风破浪》受到影响,报考了海运局,当上了船长。但他开的是内港的小船。父亲心愿没能完成,孩子却帮助他完成了。作为独生子的蔡飞飞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海运学院,学习船舶驾驶专业。
前些年,他陪同父母买了船票,登上了游轮“航行者号”,去日本游览。正巧由蔡飞飞担任这船的引航员。他和船长聊天时,提到自己父母就在船上,船长一听,就把蔡飞飞的父母都请到了驾驶台上。船长听说蔡飞飞的父亲是一名老船长,说:那就请老船长来拉响起航号吧!飞飞的父亲拉响了游轮起航号。这也算圆了父亲年轻时代的一个梦。
陈俊的家乡在崇明岛农村。1993年他在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港引航站。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他觉得很欣慰很知足。
陈俊说,引航员的风险主要是从小船到大船上需要爬软梯上去。如果遇到大风大浪还是有风险的。最早的时候,他们乘坐的是木头小船,现在已改成玻璃钢的快艇。
2019年10月,上海引航站新建的引航船“沪港引6”轮顺利投用。船上的全新风中央空调、LNG燃气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让引航员耳目一新。此外,喷泵式铝合金引航工作艇、智能电子海图等引航辅助装备也逐年升级更新,进一步确保了引航员人身安全,提升了引航工作效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