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冬奥倒计时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北京冬奥已储备7800名专业人才保障办赛

2021年05月06日08:5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世界目光也将再次投向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冬奥筹办步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乘势而上,“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冬季夏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冰雪产业迸发活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前景十分广阔。4月10日,恰逢冬奥倒计时300天,人民网推出“冬奥倒计时”栏目,为冬奥筹办冲刺阶段加油鼓劲,共迎一年后的精彩华章!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力资源部始终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要求,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努力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打造一支完备、专业的赛事筹办、保障人才队伍。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闫成介绍说,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届国际体育盛会,必然要求全球人才参与。五年来,北京冬奥组委以全球视野、放开胸襟,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北京冬奥组委分12批选聘57名高端专家,来源于19个国家和地区,在竞赛组织、赛道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聘任了一些平昌冬奥组委员工在北京继续发挥作用;针对国内人才短板,北京冬奥组委与俄罗斯、芬兰等国家奥委会合作,短期引进和使用一批外籍赛道作业人才、技术官员等,带动国内冰雪人才队伍建设。

在“请进来”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积极采用“走出去”方式,把筹办队伍放到国际舞台上接受锻炼、学习提高。这几年,组委会先后选派650多人到境外参加冬奥会、冬季项目世界杯、世锦赛等跨赛时实战培训,在实战历练中提升工作本领。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贯彻“共享办奥”理念。闫成说,冬奥组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办奥的渠道,搭建共建共享冬奥的平台。组委会先后举办了43期培训班,培养和保留了来自17个省市共3800名国内技术官员方向的专业人才;与20多所高校合作,招收培养700多名赛时实习生。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600名滑雪战队队员,集聚和培养了一批“民间高手”。“他们来源于社会各行各业,在今年2月延庆赛区测试活动中,滑雪战队主力承担了办赛任务。实际上,我们已经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储备了7800名专业人才随时保障办赛。”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测试活动中。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持续推进培训工作

去年年初,面对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组委迅速调整了工作策略,强化在线学习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闫成介绍,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实施的学习战略项目、与国际残奥委会合作实施的卓越计划项目,以及组委会各业务领域国际学习研讨会,都是通过在线方式举办的,国际上各方面的专家累计提供211小时的远程授课服务。各部门、各场馆组织的专业培训,除了需要现场实操的内容以外,全部转移到线上进行。北京冬奥组委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持续深化了场馆管理、语言服务、能源与电力、技术运行、媒体服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累计达900学时。

此外,冬奥组委还布局和建设了冬奥云端学习平台,包括建成信息与知识管理(IKM)外围网平台、开发了“学习冬奥”微信小程序、开发社会资源等。“目前,‘学习冬奥’相关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2.7亿人次,在线课程观看时长超过1120万分钟,制作5集‘冬奥公益大讲堂’影视化知识产品,累计播放量超过5342万人次,可以说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实现了工作不断线、形式求简约、效果有保证。”

多措并举做好筹办冲刺工作

现在距离冬奥会开幕已经不足300天,筹办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冲刺阶段。闫成介绍,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赛时指挥运行体系设置上来,突出抓好主运行中心及调度中心这个关键枢纽,把“冬奥大脑”建设和运行好。同时,结合测试活动积累的经验,优化主运行中心及其内设机构建设,强化调度中心的职能作用,完善指挥运行和应急保障机制。依托“双进入”体制机制,加快场馆团队组建工作。动态优化场馆主任层人选,选派组委会精干力量到场馆工作,抓紧选配短期补充人员,积极协调志愿者、合同商等人员按时到岗。完善高端人才、外籍人才等引进和保障机制,强化技术官员、场地保障人员等国内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场馆培训与技术技能实战实训,促进场馆团队的人员融合与工作协同。

闫成透露,随着冬奥会脚步日益临近,人力资源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开展冬奥火炬手的选拔和组织工作,同时抓好制服设计、生产和发放工作。(记者:吴东,实习记者:卓然,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 )

阅读更多:》》》冬奥倒计时

(责编:刘佳、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