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以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成长

韩  进
2021年04月20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一套面向少年儿童的报告文学丛书。该丛书特邀5位大众知名度较高的报告文学作家,以深入浅出、生动好读为原则,讲述了港珠澳大桥、蛟龙深潜、北斗定位、嫦娥探月、中国天眼等中国科技前沿成果,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科技进步,学习科学家精神,提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向青少年讲好中国科学故事,是少儿文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建明的《伶仃洋上大写的“人”字》讲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等科学家不畏艰难、自力更生,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历时8年,终于在珠江口、伶仃洋海面上成功建成一座世界最长、工程最复杂、高度智能化跨海大桥的故事。如果说55公里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代表着“中国长度”,那么突破7000米深潜纪录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则创造了当时的“中国深度”(去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万米深潜纪录)。陈新的《向着大海最深处》以深潜英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员唐嘉陵的成长故事为切口,展现了科学家对深潜事业的不懈追求。书中的一个情节特别令人感动,在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前一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航员在海洋深处6000米的地方遥祝发射顺利。一天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带着全国人民的祝福奔赴太空。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一并实现。

  5部作品塑造了当下中国科学家的感人形象。龚胜辉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以“中国道路”“中国速度”“中国高度”3个篇章,讲述“补天爷爷”陈芳允、“北斗管家”郭树人、“星路总师”汪勃、“应用老总”赵文军等3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经过30多年的前赴后继、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终于建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迎来人类卫星导航的“北斗时代”。胡平的《续写奔月的神话》描绘了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科学家的航天梦,以及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艰苦探索和成功跨越。欧阳自远始终强调,“中国探月工程成功,是成千上万人工作的结果”。他说自己是幸运的,能够实现童年的梦想,“有多少当年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默默无闻奋斗了一辈子,最后怀揣科学理想走到生命尽头”,“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好,这样很值得”。“把一件事做好”,也是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的座右铭。他把生命的最后22年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在王宏甲、萧雨林的《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中,中国天眼不仅是汇聚前沿科技的“国之重器”,更是中国科学家用理想浇铸的精神丰碑。

  从“嫦娥”揽月到“蛟龙”探海,从“北斗”定位导航到“天眼”望远探空……这些中国“智”造组成了一部当代中国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史。其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汗水、心血、奉献和牺牲。他们不仅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更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成长和前进的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以报告文学纪实的力量感染青少年读者,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报国的志向。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0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