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冰壶测试活动“冰立方”开赛
昨天下午,“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轮椅冰壶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昨天下午,“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轮椅冰壶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开赛。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轮椅冰壶运动员,“冰立方”在场馆设施、医疗保障、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足准备。
在昨天的“冰立方”赛场内外,记者注意到不少与几天前冰壶比赛的不同:在赛场后方混合采访区通道出入口处,新增了两条无障碍坡道,便于轮椅冰壶运动员通过;为了照顾残疾人运动员坐在轮椅上行进时的视线角度,馆内指路标识的位置比冰壶比赛时明显降低。
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场馆后勤副主任、国家游泳中心公司总经理杨奇勇告诉记者,早在整个测试活动开始前,“冰立方”内的大部分无障碍设施就已经设置完成,“比如运动员入场处的大坡道,坡度比例符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的要求。今天早上运动员来适应场地时,我特意去观察,发现他们用得很顺手。另外,在卫生间和更衣室内,为方便他们如厕、更衣设置的扶手,实践起来效果也不错。”杨奇勇还介绍说,“冰立方”观众席上预留了接近2%的无障碍观赛区,不仅总数量达到奥运会标准,每个位置的面积也足够一名乘坐轮椅的观众和他的陪护人员同时观赛。
保障设施到位的同时,“冰立方”也为轮椅冰壶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全面的预案。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风险管理业务领域经理石海涛表示,在4月7日和8日的两天转换期里,他和同事重点对各个无障碍设施进行了风险排查,他说:“这次很多坡道都是临时设施,我们要确保它的平整度,另外就是确定在哪些点位,轮椅运动员需要在志愿者帮助下才能通过。”
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医疗和防疫副主任陈旭岩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轮椅冰壶运动员,医疗保障团队特意提前与轮椅冰壶队的队医、教练、领队等沟通对接,提前做好预案,“比如轮椅冰壶运动员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医生除了要排查新冠病毒、一般的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外,还要重点确认是否有褥疮感染的可能,因为身体承重部位的长时间压迫容易导致这种病况。”
在9日的比赛中,与冰壶比赛4人一队不同,每支轮椅冰壶队都多了一名“专属”志愿者,帮助他们在投掷前擦拭冰壶,并将冰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每当轮椅冰壶运动员需要时,志愿者也会帮助他们擦拭轮椅。据了解,这些志愿者都经过了特殊培训,并且与运动员、裁判员一起进行“闭环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此外,在运动员乘坐大巴进入“冰立方”外场进行测温和安检时,也有学生志愿者帮助他们上下车。国家游泳中心志愿者副经理王若冰透露,志愿者在两天的转换期里特别练习了推轮椅,“经过练习,我们可以把轮椅推得更平稳,最大程度地让轮椅冰壶运动员觉得舒适。”
科技助力冰壶比赛
本报讯(记者 赵晓松)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运行团队场馆后勤副主任、国家游泳中心公司总经理杨奇勇昨天表示,“冰立方”将联合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打造一套客观、准确的冰面评估数据标准,帮助冰壶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更好地了解冰面情况。
“在冰壶比赛中,冰面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队员的发挥。通过在测试活动期间观察,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最关心的就是冰面情况,这是他们面对的最重要变量。”杨奇勇告诉记者,由于冰壶的摩擦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比赛中冰面一定是在变化的,因此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冰面的情况。
运动员对冰面情况的判断主要来自实践,杨奇勇介绍说:“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一边的大本营投一只壶,让它正好停在对面大本营里,然后计算这只壶通过两条前置线的时间,14秒左右是最合适的。”
相比之下,科研人员则是通过温度、湿度等数据来评价冰面条件。
如果能够寻找到两种评估冰面方式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比赛中以一种全新的数据标准实时显示给运动员,必然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发挥出最佳水准。杨奇勇透露,科技部有关部门和“冰立方”正在进行冬夏奥运场景转换的科研课题,相关科研人员在这次测试活动中也全程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建立新的冰面评估数据标准做着准备。
据了解,在以往冬奥会的冰壶比赛中,并没有类似的数据显示。杨奇勇说,目前并未就这一项目与世界冰壶联合会沟通,“它首先需要被运动员认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