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16岁的射击小将盛李豪——

不畏强手 稳字当头(体坛新秀在成长)

本报记者  李  硕
2021年04月09日05: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训练之余,盛李豪在看书学习。
  采访对象供图

  核心阅读

  射击小将盛李豪今年只有16岁,就拿到了东京奥运会两个项目的参赛资格。他13岁才接触射击项目,但凭借刻苦的训练、超越年龄的专注和稳定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梦想靠近。他即将踏上奥运征程,期待盛李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3月2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进行的国家射击队步手枪项目男子10米气步枪最后一场选拔赛中,16岁的盛李豪获得个人第五名,最终以总积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3月24日,他又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比赛中拿到该项目的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能够拿到参赛资格非常高兴,我会在东京奥运会上全力以赴。”盛李豪说。从13岁第一次接触射击,到进入国家队,再到即将踏上奥运征程,不善言辞的盛李豪,用专注的训练描绘着梦想。

  “我就是喜欢射击运动”

  2004年12月,盛李豪出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13岁时,父亲带他到射击俱乐部玩耍。第一次接触射击,他就打得有模有样,兴趣被点燃了,盛李豪从此便与射击结缘。

  俱乐部老板曾经是苏州射击队队员,看到盛李豪的快速进步,便把他推荐到苏州市业余体校射击队。经过半年训练,盛李豪的水平就已达到成人比赛全国前15名,江苏省射击队步枪教练姚烨于是挑中了他。

  离开父母,独自前往南京训练和生活,盛李豪并没有犹豫。在射击场上,他感受到了快乐,“我就是喜欢射击运动!”姚烨认为,盛李豪不仅在射击专项上突出,更难得的是具备超越年龄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队内考核总结会上,姚烨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气步枪项目上打到十环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当时只有14岁的盛李豪简洁地回答:“一个字‘稳’。要做到稳心、稳身、稳枪!”

  在训练场上和比赛中,盛李豪稳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自己。2018年,他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获得气步枪个人、团体和混团冠军;2019年年底,盛李豪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锦标赛,获得青年组团体冠军和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一次次出色的成绩,见证着盛李豪的成长,也让他增添了信心。

  “进入国家队,我准备好了”

  2017年刚进入省队时,盛李豪身高还不到1米5,如今他已经长到了1米77。无论在训练中还是生活上,姚烨细心呵护着盛李豪的成长。

  2020年,国家射击队扩大了选材范围,在2020年9月和11月举行的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中,盛李豪脱颖而出;在同年11月中旬举行的3场东京奥运会初步队伍选拔赛中,他以零积分起步,面对多名已经拥有几十个积分的国家队选手,盛李豪敢打敢拼,最终获得第六名。“进入国家队,我准备好了。”盛李豪说。

  “进入国家队后,更先进的训练手段让我的技术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提高。”盛李豪表示,在国家队不断与高手过招,让自己增添了信心,“我目前在技术能力和稳定性上与他们不相上下,差距主要在大赛经验上。”盛李豪说。时刻保持清醒,及时总结经验,这是他不断进步的“秘诀”。

  “每场比赛都要拼尽全力”

  今年年初,国家射击队步手枪项目东京奥运会最终队伍选拔赛开启。国家队选手通过4站总积分排名,产生了各项目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名单。当时,在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盛李豪距第二名有59分的差距,混合团体项目积分的差距更是接近100分。“感觉拿到参赛资格只有理论上的可能。”姚烨说。

  “我想参加奥运会,我不怕从零开始。”盛李豪带着拼尽全力的念头开始了追逐。每一场比赛前,姚烨都会把他与对手的分差告知盛李豪。

  在前两场的选拔赛中,盛李豪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与其他选手的积分差距一步步缩小,盛李豪对接下来的比赛充满信心。每场比赛前,盛李豪都会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出应对方案。“只有做足预案,才能心里有底。”

  第三站选拔赛,盛李豪在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获得个人第二名,总积分攀升到第二位。在混合团体项目中获得冠军,与第二名的分差只有11分。

  奥运会参赛资格就在眼前,盛李豪在最后一场选拔赛中压力倍增,个人成绩仅排在第五。虽然情绪起伏影响了状态,但凭借总积分榜第二的成绩,盛李豪最终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的参赛资格。在次日的混合团体比赛中,盛李豪最后两枪打出10.7环和10.8环的好成绩,将混合团体项目的奥运参赛资格也收入囊中。

  盛李豪说:“每场比赛都要拼尽全力。”面对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盛李豪表示:“希望能发挥出水平,做最好的自己。”语气依旧平静,但他眼中闪烁着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9日 15 版)
(责编:杨光宇、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