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体育强国”大家谈》

发展学校体育,体育、教育如何有机融合?

——发展学校体育,如何巧借“外力”(四)

2021年02月22日09:5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体育强国”大家谈》:发展学校体育,如何巧借“外力”

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杨磊)今年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对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行动方案》及《二十条》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如何发挥社会力量的巨大潜力,挖掘体育教育价值,让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有机整体,切实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建设体育强国?近日,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原校长钟秉枢,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芦咏莉,中国篮协理事、北京优肯国际篮球俱乐部创始人兼CEO丁仁海,做客《“体育强国”大家谈》系列圆桌,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钟秉枢表示,体育最显著的特点是竞赛,而体教融合背景下的竞赛重构,为社会力量介入学校体育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了机会。他说:“在大方向上,体教融合系列文件中提出,要把教育部、体育总局主办的青少年系列赛事以及社会组织俱乐部赛事进行有机融合,整合为以学校为主体的赛事,实现平时班级比赛、周末同城比赛、假期全国比赛,这套赛事体系的构建一定需要社会力量参与。”

“有了赛事体系,就一定会有课余训练和校外训练,就需要教练员的投入和训练机构的介入,也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提供了机会。”钟秉枢说,“而且,未来的学生赛事一定是以学校的名义来参与的。现在足球改革提出俱乐部的地域化和名称非企业化,所以未来进入学校的社会机构、俱乐部一定要以学校的名称为主,自己做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钟秉枢还认为,未来社会机构还可以参与青少年后备人才管理和学校体育运动场所的运营工作。“未来,我们要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后,就可以为不同的学校寻找符合要求的生源。简单的说,就是以后学生转学、转校,类似于运动员转会,但是一定要专业的人员、机构来进行管理。”钟秉枢说,“社会组织承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服务、运营管理,会进一步提升学校场地的有效使用率,同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减轻学校所承担的学校场地设施开放、学生训练、运动损伤等意外风险。”

芦咏莉则认为,落实体教融合,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必须要有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社会资源是供给方,学校是需求方,两方之间如何对接,形成真正的有效的融合,需要有统筹和监管的机构和机制。”

丁仁海表示,要实现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如果社会机构进入学校,提供培训的教师是由谁来培训?是政府统一培训还是每个机构自己培训?第二,对于社会机构一定要有评价机制,否则很难持续。”

钟秉枢说:“从体教融合、融为一体的角度来思考,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本来就是一体的,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不可能从中分离出来。特别是学校体育,孩子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不可能脱离开育人的范围。所以,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生。从这点来说,社会组织、社会力量融入学校体育的时候,也需要围绕着立德树人育人的目标来提供服务。”

【相关新闻】

发展学校体育,为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哪些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脚步如何迈扎实?

《“体育强国”大家谈》

(责编:王紫、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