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技术手段,改变呈现方式
云观艺 有新意(假日观察)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舞剧《李白》、国家大剧院八重奏音乐会、北京民族乐团元宵节音乐会……春节期间,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品类繁多。如今,各类文艺活动纷纷上网,与观众“云上”相见。丰富的形式、繁多的内容,线上线下联动成为节日期间文化活动新特点。
晚会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春节长假期间,文艺晚会纷纷“触网”,同样也营造出浓浓的过节氛围。2021网络春晚以“青春嘉年华”为主题,聚焦网络和青春,构成了融媒体时代一道别致的文化风景。在戏曲行业,不少戏曲从业者在发声、化装、戏曲故事等方面深入挖掘,主动拥抱变化,在网上探索与观众的互动方式,带领更多人领略戏曲的魅力。
大学生陈明喜欢在线上观看演出,他提道,“线上的演出,和现场的效果还是存在差异”。线上文艺,并不是简单地将文艺活动搬到网上。对于制作方来说,线上文艺的内容要和线下的有所区别,要求线上内容更加精细准确。对于演职人员来说,网络平台对演员的妆发细节、表情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各方都展开了探索。在技术上,国家大剧院首次尝试用“8K+5G”技术直播音乐会,打开了向科技要动能、以科技促发展的艺术传播新局面。目前,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系列演出获得破亿点击量。
网络春晚采用裸眼3D、AR效果,舞台通过数控装置实现不同的组合升降效果,并辅助灯光、大屏视觉语言,打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新鲜度。现场还通过VR全景拍摄,让网友能够在播放终端自由调整观看视角,与舞台零距离互动。网络春晚总制片人唐晓艳说,希望融合科技、潮流,利用技术手段,唤起不同年龄层的青春记忆。
此外,线上文艺运用各种技术设备,摇臂、航拍、纪录片、戏中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艺术魅力。突破剧场限制,也为制作方带来了发展新思路。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导演田晨表示,线上演出促进了制作方在技术、演出策划包括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剧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在两个场景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30年的恩怨情仇。由曹禺女儿万方创作的戏剧《雷雨·后》则讲述了在《雷雨》故事发生的10多年后,三位幸存下来老人的回忆。近日,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在全国巡演。除了线下演出,连台戏《雷雨》《雷雨·后》还尝试了网络直播,吸引了82万人次在线观看。
制作人王可然说:“要想在线上较好复制现场效果,需要创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理解视频传播和舞台传播的差异,找到两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抓住舞台艺术的核心,运用技术拓展剧场魅力。”
线上演出给文艺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而如何打造线上文艺品牌、开拓传播渠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业内人士建议,线上文艺可以配合线下演出计划,培养线上商业化体系,打造品牌化线上文艺活动,建立交互式新兴的文艺生态,探索文化技术融合体验。
(实习生苑博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6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