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集结中国影视梦之队,《在一起》首曝催泪片花

2020年08月07日08:2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8月6日《在一起》上海发布会开始前,主演之一海清将口罩戴上,遮住了大半张脸。她在《在一起》中的《口罩》单元里,饰演的就是一位在疫情中转为生产口罩的服装店老板。

几天前在象山影视基地,晚上一丝风都没有,为了拍摄冬天的戏份,穿着厚厚羽绒服的海清沉浸在剧情和现场氛围,哭得泪如雨下。“有个角色的女朋友没有口罩,生死未卜。拍那场戏时,我和董璇两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转到拍背影,尽管演过一遍了,还是忍不住哭得像个傻子——那些台词、内容、人物、画面会突然让你对历史和现实有更深的体会,了解到小小的口罩关系着多少人的安危。”

在艰苦的条件下反季节、赶工拍摄,被角色和故事感动着,也由此收获了很多难忘的体验,这是《在一起》剧组主创共同的体会。8月6日首次曝光的片花,让不少主创看得热泪盈眶。据悉,《在一起》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内容拍摄,预计将在10月和观众见面。

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集结国内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领域的优秀编剧、导演和一线演员,通过再现疫情中平凡人的身姿,记录这段集体记忆。《在一起》从2月开始策划,3月各单元剧本陆续完成,4月起相继开拍。当年制作、当年记录、当年播出,刷新了电视剧制播记录。该片集结了14位导演、19位编剧、50多位演员,堪称中国影视梦之队集结。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在一起》创作的不少演职人员和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曾结下缘分,曹盾、倪大红、海清、刘琳、陈数、孙俪等都入围或获得过白玉兰奖。

《在一起》把笔触聚焦在普通人身上,追求真实感。一批实力派演员去性格化、不带妆出镜,在拍摄中力求场景还原,并邀请一线医护人员在摄影棚指导参与,把有限成本放在制作上,回归抗疫现场。本剧共20集,每两集一个故事,十个单元分别为《生命的拐点》《摆渡人》 《救护者》 《同行》 《决战火神山》 《搜索24小时》《武汉人》《方舱》《我叫大连》《口罩》。

其中,《生命的拐点》不仅表现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间拐点,也体现抗疫对医护工作者、患者都是一场生命的提升,这也是一种拐点。《摆渡人》讲述封城困难时期外卖小哥的故事,编剧高璇表示,采访中的点点滴滴都让她感动,“许多人不见得非要去接那些单,他们完全可以躲起来,但要去给医务人员、家属送物资,他们义无反顾。”

在《救护者》中,朱亚文饰演一位支援武汉的医生。片中用了很多长镜头,对演员有很大的挑战。“在拍摄过程中,配合我们演出的都是真实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每次开机,推开现场的门,仿佛置身真实的场景,会有一种腿软的感觉。”徐璐饰演一名护士,“不用刻意去演,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流泪的时候,要用力抬头。”

《同行》讲述两位医生结伴同行,克服困难到武汉支援的故事。夏天演冬天的戏,让两位主演杨洋、赵今麦吃了不少苦头。“拍摄时,看不到大家的脸,但能看到演员们在护目镜下的汗水。”导演林妍说。

《决战火神山》是最后一个开拍的单元。“我演的是一名军医,除夕夜进入武汉,也是第一批进入火神山的援鄂医护人员。在和原型人物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们散发的纯粹的英雄气概。”陈数说,“与其说去扮演他们,不如说是去接收和传递这种气息。”

《搜索24小时》有悬疑剧的感觉,《武汉人》则是在若干次会议沟通中新增的单元,“英雄的武汉人民不能拉下”。在《武汉人》中,张萌饰演一位新冠患者,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奚美娟。“虽然只拍了三天,但受益良多。在这部作品里,每个人似乎都离得很近,这种感情特别珍贵。”作为一部群像戏,该单元也展现了武汉平凡社区工作者的伟大,有笑有泪,直击人心。

《方舱》的戏剧空间虽然狭小,但在导演汪俊看来,它的创作空间很大,其中展现的情绪类型非常丰富。“像一个小社会,有极致的悲欢离合。”《我叫大连》改编自人们熟悉的新闻人物,邓伦饰演的角色原本想去长沙,因为疫情滞留在武汉,主动到医院做志愿者。“拍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很有难度,为了有戏剧冲突和故事性,做了很多加工。”编剧、导演彭三源说。为了拍摄,彭三源打着吊针在现场,演员刘琳每天穿着防护服,坚持拍摄十几个小时,靠眼神演戏,“想想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这不算什么。”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开创了新的电视剧类型,准确、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和精神,通过真人真事加工,兼具时代性、艺术性、真实性,展现了上海文艺工作者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伟大精神的责任担当。(钟菡)

(责编:刘喆、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