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什么榜单能真正反映华语乐坛?资深音乐人这样说

2020年04月03日07:0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什么榜单能真正反映华语乐坛?资深音乐人这样说

《野狼disico》《说好不哭》……2019年的华语音乐新歌数量呈“井喷”态势,并出现多首爆款,但另一个现象是,很多人说自己越来越爱听老歌了。以“周杰伦打榜”事件为例,人们对音乐榜单的也出现了认知分化。

在粉丝们眼里,音乐榜单是偶像人气实力的证据,但对于大众来说,如今的榜单上却都是不熟悉的歌手、没听过的歌曲,于是,常常会有“我听了个假榜单?”“榜单没有公信力”的质疑。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榜单可以做出哪些改变,让更多优质音乐出圈?

华语音乐真的“井喷”了吗?

近日,由你音乐榜《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发布,基于 QQ 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 K 歌四大平台用户音乐行为数据对2019年音乐行业进行了多维度盘点。

针对该报告,资深音乐人、StreetVoice联合创始人贾敏恕也从2019年华语新歌发行数量、曲风流派、全年收听数据、乐评人年度榜单等几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的新发歌艺人数量高达74040人,相较于2018年的41578人增长了近一倍。同时,新发歌曲数量达到了237472首,超过2017 年和2018年的总和。无疑,2019年成华语数字音乐井喷之年。

为什么会出现“井喷”?贾敏恕分析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最重要的是录音制作技术逐渐精进,让很多独立音乐人可以自己制作出比较精良的作品;第二是因为近年来很多音乐类综艺出现,很多平台都强调“原创”,鼓励了更多年轻人去创作;第三则是互联网平台对于内容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且还有一个现象,是音乐通过短视频平台衍生出更多变现价值。

基于以上原因,贾敏恕表示,华语音乐作品确实产生出“井喷”的现象,但如果从产业基础面和文化意义的角度看,是否能健康发展,还需要观察。

国风音乐何以成热门?

根据报告,2019年发行的歌曲,从曲风流派上看,流行类歌曲仍占主导,细分流派当中只有“中国风”表现较为突出,“摇滚”“嘻哈”“电音”虽有综艺节目的带动和加持,但仍未形成规模效应。

举例来看,在2019年上榜新歌中,以《无羁》(合唱版)《醉仙美》《雨幕》等为代表的国风音乐,凭借10.41%的占比成为非流行类音乐中的大势曲风。

贾敏恕认为,这一现象和各曲风自身发展逻辑有关——国风音乐先天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兼具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特性,具有本土化特性,更易吸引年轻人注意。

而摇滚、EDM、嘻哈等长期存在的外来音乐类型若想吸引更多听众,则需要提高优质作品比例,不能太依赖音乐综艺节目效应推动。

什么样的榜单才更有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除了基于大众数据统计而成的数据榜单外,还特别推出了乐评人年度榜单。耳帝、三石一声等十位专业乐评人从专业角度推荐了100首值得关注的新歌。

如果说数据榜单是从大众层面客观反映专辑和单曲流量,那么乐评人榜单则是从专业角度给予作品鉴赏。

从结果上看,两类榜单音乐作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数据统计出来的年度单曲Top20榜单由《说好不哭》(周杰伦)、《将故事写成我们》(林俊杰)等作品占据;而乐评人年度榜单前两名则分别是《少年》(周华健)和《fly》(岑宁儿)。

大众收听榜和专业推荐榜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贾敏恕觉得这是一个必然。这这或许和作品推广方式有关。

在他看来,其实真实的状态是不分音乐类型的。“老实说我们比照国外行之已久的“Top100”也没有类型的区分,细分化的榜单这些都需要更久的时间,当垂直领域这一块养分已经非常丰沛的时候,才有办法能够更好的呈现细分领域这一块。”

目前,国内大多数音乐榜单均以播放量为数据依托,到底音乐榜单应该重视品质还是反映听众喜好?

贾敏恕说,流量以及数据其实就是客观反映当下的一个状况,这是一个“量”的问题。而关于“质”则是一个很主观的议题。“我们可能很难从少数的乐评人或者是有音乐背景的人去判断这个东西,但是当参与乐评人数足够到一定量级的时候,或许就能看到一定的效果。”

贾敏恕提出,在未来,平台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乐评人推荐榜单机制,让更多专业乐评人群或者行业内人群参与其中,以此形成榜单规模,凸显乐评人榜单权威性和鼓励性。

“基于数据产生的音乐榜单、和基于业内专业乐评的推荐的作品榜单,这两种属性的评判差异会很大,如果以互补方式而形成一个更丰富的音乐场景,我会很期待。”(任思雨)

(责编:杜佳妮、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