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演领袖有一种使命感
图为唐国强。白继开摄
“作为一个演员,能演一代伟人,还能演40多次,演到60多岁,我是很幸运的。”从《长征》到《建国大业》,再到即将上映的《决胜时刻》,唐国强为观众演绎了不同时期的毛泽东形象。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坦言,自己会将主席的形象一直演下去,“我有一种使命感。这样的人物,时间越推远,他的伟大越显现。”
演了40多次毛泽东没演够
从《小花》里英俊帅气的解放军战士,到《三国演义》里潇洒智慧的诸葛亮,从《雍正王朝》里背负枷锁的帝王,到中华民族解放与崛起路上慷慨豪迈的伟人,唐国强在银幕上演绎了无数经典形象,其中以“毛泽东”一角最为深入人心。
“1996年电影《长征》,是我第一次演毛泽东,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等到1999年拍《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时候,我就不敢演了,因为从体态和整个状态上,都觉得自己够不着。但是大家把我推上去了,得了飞天奖。后来我想自己执导电视剧《长征》,但一定要让我同时演,只好紧急减肥……”回溯起自己饰演毛泽东的历程,唐国强如数家珍,“通过演毛泽东,我对从长征开始,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唐国强来说,如何把握好不同时期毛泽东的不同侧面和细微差别、展现人物精神特质,是表演上的一大难题。因此,他会珍视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表演。在《决胜时刻》拍摄过程中,当时是四五月份,天气开始升温,唐国强在封闭、闷热的车厢里穿着厚厚的棉衣坚持拍摄,毫无怨言。此外,唐国强对自己严格要求,常在监视器前看自己的表演,并与导演探讨细节,甚至会反复揣摩人物的细微表情,进行调整。
虽然演了40多次毛泽东,但唐国强还意犹未尽:“毛泽东的哲学思考、诗人气质、书法、军事指挥才华,都没有专门的影视作品来体现。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在今后的作品中,演出他作为哲学家的一面。”
这次演出了主席的喜怒哀乐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京赶考”驻扎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
《决胜时刻》不仅有大事,还写了主席和很多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既刻画了主席作为领袖的运筹帷幄,同时描写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场景,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比如,影片中展现了毛主席陪女儿抓小鸟、跟孩子们一起吃饭、和小战士通信、在后台等梅兰芳、听任弼时拉小提琴等细节,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对我说过,说你演主席要注意四个字:人民领袖。”唐国强说,这句话对他演好毛泽东特别有启发,“他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又是人民的领袖,同时还具备着普通人的一切喜怒哀乐,这就是人物的张力,这也就是把握好人物的一个很好的辩证统一关系。”
还想再演一次六出祁山的诸葛亮
虽然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已经成为经典,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特型演员”。“我就是个演员嘛,毛主席只不过是我塑造的形象中次数最多的一个。我还想演大唐玄奘,还想再演一次六出祁山的诸葛亮,颠覆我以前的形象。”他诚恳地说,“我总觉得,人的一辈子应该不断进取、探索,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我想大家会原谅,毕竟我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我就想利用这些时间再搞点儿变化。”
对于演绎历史人物,唐国强自然最有心得,“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能随意演,所以能够演历史人物,是一个演员成熟的标志。”他坦言,自己演过很多历史人物,确实在外形上会有差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塑造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我要感谢电视剧,也许一天改变不了观众的看法,20集能不能改变呢?当观众已经认可你之后,又如何再突破呢?这些是永远的挑战。”
谈到自己从艺40多年来的心得,唐国强说出了“选择”二字,他认为演员需要寂寞,有些戏不适合就不接,有些团队不适合也不应该接,“每个演员都应该好好琢磨,选择什么角色,选择成为什么样的演员。”(记者 李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