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或将打开中国电影工业化新局面
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一直是横亘在电影人心头的一件大事,在近日上海电影节举办的论坛上,电影工业化再度成为诸电影人探讨的重点议题。
中国电影工业化势在必行 找“笔”的过程仍任重道远
在名为“电影·科技·未来—科幻电影的想象空间”的该论坛上,包括《哥斯拉》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导演滕华涛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对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发展发表了建议及看法,从标准化制作链条建立、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为中国电影出谋划策。他们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工业化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不过,他们同时也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未来表达了信心。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用“一支画画写字的笔”来比喻工业化,而中国电影仍然处在找笔的阶段,在《流浪地球》收获成绩后,郭帆导演曾对项目做了长时间的复盘与全国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将所总结的工业化雏形和经验教训与业界分享,帮助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加速找到“笔”的进程。
从各个层面来说,中国电影实现工业化势在必行,而这个过程需要千万电影人的共同努力,经验分享与创新尝试十分必要,所以除了自我复盘,郭帆导演对业内其他采用工业化模式制作的项目同样大力推崇,《封神三部曲》就曾多次得到他的赞扬与肯定。
《封神三部曲》系列电影由乌尔善执导、杜扬担任制片人、《指环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担任制作顾问,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拍摄期。而郭帆导演曾探班该剧组,对该片在场景搭建、现场拍摄、马场管理、演员培训、乃至食堂管理上的专业有序十分赞赏,表示剧组已展示出有计划、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的成熟工业化特性。由此可见,《封神三部曲》的制作经验有望成为业界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工业化是“健康的工作方式” 也需本土化
在媒体采访中,乌尔善导演曾将电影工业化解读为类型化的创作、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新技术的运用三个维度。据悉,此次《封神三部曲》已达到了超前的技术标准。乌尔善表示,该片在数字角色制作、大量的战斗与法术场面上皆攻克了极高的技术难度,可谓将中国电影工业化质量推向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标准。
对于工业化,乌尔善导演则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曾将工业化形象地解释为“健康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讲究有序、有效、节省成本,以及提供给人平静专注的工作状态,通过种种管理体系的建立让所有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专长,不为琐碎无谓的事情耽误精力,而他也认为这种模式才应该是电影创作的常态,希望把这种工作方法推荐给所有的电影工作者。
据悉,为了建立自己的工作体系,乌尔善导演曾携团队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行广泛调研,汲取经验,再综合国内多方因素,评估和建立起整个剧组工业化系统,努力达到既符合国际最高制作水准,又契合国情的标准,可谓真正实现了电影工业化制作的本土化。
工业化也讲“人性化” 被《指环王》制片人盖章的国际水准
在《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之路上,制片人杜扬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提出了“科学做电影”的思路,所有细节提前规划、提前排演,让工业化运作出精细、准确的结果。而对于工业化的本土化,杜扬有着和导演契合的观点,提出工业化不能照搬西方套路,而要结合中国影视产业的体制、人员构成、文化环境等因素,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综合输出符合国情的工业化模式。同时她提出“人性化”的概念,表示工业化的目的之一是让工作人员的心安定下来,让他们适应剧组、热爱工作,这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将“人”纳入工业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封神三部曲》在建立和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上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频繁得到业界赞扬,也被制作经验丰富的西方团队盖章肯定。《指环王》三部曲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为本片担任制作顾问,他为本片提出了保证剧组休息时间、保证人员营养和身体状况、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上的诸多专业建议,帮助建立电影的工业化制作体系。
对于最终呈现的结果,巴里表达了高度的肯定,他在许多采访中都对剧组包含管理机制、部门合作、工作流水线在内的制作体系赞不绝口,直言《封神三部曲》团队已完全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在工业化践行上非常成功。
曾参与编剧电影《冰风暴》《卧虎藏龙》著名编剧詹姆士·沙姆斯,此次担任《封神三部曲》的剧本顾问,对《封神三部曲》也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影片中精心雕琢的细节令人震撼,而电影在工业化上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专业程度,乌尔善导演对一个庞大剧组的控场能力十分出众,他创造了一个将导演精神完全融入、和谐协作的团队。
无论在《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还是《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制片人杜扬的口中,“使命”都是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这个使命,不仅包含将中国电影推向工业化制作的时代,还包含利用工业化体系对中国电影进行更好的文化传承与输出,使命之下,中国电影人在不懈努力,《封神三部曲》将是最好的证明,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多工业化作品的出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