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2019亚洲影视人专访

马基德·马基迪:很快来中国拍一部儿童电影

2019年05月20日11:06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5月16日,亚洲影视周在北京启动,约300位嘉宾汇聚于此。同时,亚洲影视周的重要内容——“电影大师对话”也在北京举办。来自伊朗的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出现在“亚洲电影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论坛上,跟陈凯歌、日本导演山田洋次、俄罗斯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印度演员阿米尔·汗以及越南导演陈英雄等六位嘉宾一起探讨亚洲电影的未来发展和合作前景。借此机会,记者对马基德·马基迪进行了专访。

60岁的马基德·马基迪导演非常亲切和随和,在2008年应邀执导展现北京的宣传短片《飞扬的五环》后,他10年都没有再来过北京,不过最近,他却来了北京两三次,其中包括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这次来北京,他感到非常震惊,“北京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发展和变化,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在这10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文化领域,中国肯定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作为电影人,马基德·马基迪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他1959年出生在德黑兰,14岁就在业余剧团中表演,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员。1991年,他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手足情深》。1997年,他拍摄的《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打动了全世界的影迷。除了他,伊朗电影在最近几十年中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出现了包括马基德·马基迪、阿巴斯(《樱桃的滋味》导演)、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离》、《推销员》的导演)等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对于这一切,马基德·马基迪把它归结于伊朗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自豪地说,伊朗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底蕴的国家,伊朗的艺术根基非常深厚,这种根基培育了伊朗的电影人。此外,他认为还有另外一个秘诀,就是伊朗的文学成就给了电影人很大的滋养,伊朗出现了像哈菲兹、萨迪、菲尔多西等卓越的诗人。“他们的作品让伊朗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我们很多电影人都深受这些文学家作品的影响,让导演们的电影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让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充满了诗意和美。”

谈到《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他谦逊地说,自己觉得人性是最美丽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在一个家庭中,这种帮助就更加可贵。父母会帮助孩子,兄弟姐妹也可以互相帮助。在《天堂的孩子》中,片中的兄妹也希望通过互相帮助来减少对于父母的压力。正是这种非常朴实的情感,才让这部电影比较受观众欢迎吧!”他告诉记者,人类的价值观也是他这部电影中最想要表达的观点。

他觉得电影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艺术和电影就像先知一样,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启示,电影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是他二十年前拍摄的,在这之后,很多孩子才出生,但这些孩子一样被这部电影所打动。他还透露,不久前,有一对夫妻专门从上海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他,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天堂的孩子》。“我相信电影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全世界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电影的启示和力量。”

对于中国电影,马基德·马基迪也非常关注,“像中国的电影人张艺谋、陈凯歌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非常大,无论是从观众的角度,还是从商业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希望未来跟中国电影人有更多的合作。”

他最新拍摄的电影《云端之上》5月24日将在中国公映。“这部电影是在印度拍摄的,讲的也是一对兄妹的故事。”

马基德·马基迪一直关注儿童题材的电影,现在,他希望用更加成熟的方法把电影拍摄得更好。他告诉记者,一个月以后自己会在伊朗拍摄一部新电影,“这也是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之前他已经跟中国的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签署了一个备忘录,很大可能明年就会来中国拍摄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这是一个发生在云南的故事。”(王金跃)

(责编:李慧博、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