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金稻穗美好乡村风貌奖得主“乡野丫头”:我让197万人爱上乡村好风光

2019年04月15日17:1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金稻穗美好乡村风貌奖得主“乡野丫头”:我让197万人爱上乡村好风光

  2019年平常的一天,湘西侗寨,一位身穿靛蓝色侗服的姑娘,背着竹筐出现在镜头前,她手臂一挥,将渔网撒下。这就是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创作者“乡野丫头”的日常生活。节日时,她还会穿上隆重的侗族服饰,将长长的头发盘在脑后,挽成发髻,戴上琳琅的银饰,和堂哥四海一起唱起琵琶歌。

  从逃离封闭的老寨村,到离开城市回归田园成为“乡野丫头”,秋子不仅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还让197万粉丝爱上了乡村的好风光。

  4月11日,“乡野丫头”获得了中国首个移动互联网领域三农信息奖项“金稻穗奖”的美好乡村风貌奖。以下是“乡野丫头”石秋实的自述。

  一、回归

  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再跑回农村,扛起锄头干农活,以此为业,并且还做成了有近两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创业者。

  我的家在湖南怀化下面一个叫做“老寨村”的侗族寨子,这里隶属于通道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以前高速路没通车的时候,从我家去怀化,要先坐一小时巴士,再坐5个小时班车。班车只有一趟,早上七点发车。

  我在一座半山腰的吊脚楼里生活了20年,最初的梦想就是离开这里。因为感觉好像无论去哪儿,都要翻山越岭。

  交通差,村子自然发展得不好。但闭塞,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好处。老寨村得以保留了淳朴的民风和许多侗族传统习俗。直到现在,寨子里也不用防盗,大家晚上都不锁门。每到侗族节日,村民就聚到一起载歌载舞。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怀化的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去城市。我记得是爸送我去的,车子还没出县城,我就开始问:“到了没有?”

  后来,我在妇幼保健院做妇产科助产士。最忙的时候,一天晚上帮忙接生过12个婴儿,回家累得想哭。工资是每月一千出头,再加点提成,扣除房租和日常开销,几乎所剩无几。

  城市生活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房价、物价高昂。我发现,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时,我开始怀恋在寨子里的生活状态:有田种,填饱肚子总不成问题,还有似乎过不完的侗族节日。

  5个月后,我决定回到老家的乡镇,做一名校医。后来,因为经常在今日头条上刷到一些人分享自己的家乡,我又萌生了做三农账号的想法,想把侗族文化也传播出去。

  二、侗族

  真正促成这个号的人是我大堂哥。大堂哥是侗族琵琶歌的传承人,那是一种特色的民歌,用我们侗语说,就是“嘎琵琶”。

  他想做一个记录侗族文化的视频号,需要一个出镜的人,于是找到了我。我们一拍即合。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习俗、歌舞,都只能靠着老人口口相传。寨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像琵琶歌这样的“非遗”以后也许就失传了,我们都觉得非常可惜。

  那时候,我三堂哥也在家,听说要做一个传播侗族文化的号,立刻就兴奋起来。他总跟我说,“琵琶歌怎么那么好听,但现在都没什么人会唱了。”

  大堂哥买了一台600多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花了900多元组装了电脑,草台班子一样的“乡野丫头”就这样开始了。

  2017年3月27日,我们发了第一条短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去布央茶场采茶。我穿上了侗族服装,靛蓝色的上衣,黑色的百褶裙,最传统的那种款式,身上挂满了银饰,几斤重,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我长大之后就很少穿侗族服装了,但听着银饰叮咚的声音,感觉就像回到了被妈妈牵着上山采茶的日子。

  不过,这条视频并没有火。随后几天,我们又发了一些老寨村的风光和侗族的民俗,还是没火,我有些沮丧。第十天,第一个“10万加”终于诞生了:一条我在田里摸田螺的视频,发出4个小时后,就有了19万的播放量。

  这是为什么呢?我很好奇,于是逐条看粉丝留言、评论,琢磨其中的门道。我发现,并不是因为之前的视频不够好,而是粉丝们想看接地气、真实的侗族人的生活。

  朝着这个方向,一年半时间里,“乡野丫头”一共发布了超过1000条视频,吸引了197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700万次。因为做三农账号,我从医生做回了“野丫头”,在溪流里摸螺狮,采野果,挖山笋,做了上百道侗族的特色美食。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重新认识了一次故乡。

  三、情感桥

  如果要问我,“乡野丫头”有什么成功之道?那可能是用侗族风情开了个好头。侗族是一个小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广西和贵州的深山里。我们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

  比如,在老寨村的中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鼓楼。秋天我们在广场上脱粒,过节时在鼓楼前跳芦笙舞。平常晚饭后,大家也喜欢聚到鼓楼里,老人教歌,年轻人唱歌,儿童学歌,代代相传。

  这些内容对于粉丝而言,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很新鲜。

  我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在“乡野丫头”发布的内容中,播放量超过700万次的视频,绝大多数带有侗族的文化元素,不管是美食还是民俗。最近,大家比较喜欢看的一条视频是关于侗族抢亲的,村民们穿着民族服装,在鼓楼前喝拦门酒,抢新娘,跳“多耶”舞。

  听大堂哥说,2008年前后,村子里曾有人专门用影碟把琵琶歌和侗族的一些盛会记录下来。因为录一次就少一次,人们很少有机会围着火塘,从傍晚一直唱到天亮。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但比起影碟的留存,我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短视频,让山外的几百万人都看到。

  做三农账号一年多,我也会分析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关注“乡野丫头”。我发现,湖南在外的游子或者少数民族的人,更能被我的视频激起乡愁。经常有粉丝在留言里告诉我,从我的视频里,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到了自己的家,或者说“我奶奶家也是这样的”。

  也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这个交通不便的村寨,跟我坐在一起聊在农村怎么抓鱼、养鸡,也聊在北京、湖南等大城市里挤地铁的日子。

  有一次,我和堂哥在拍摄的路上,碰到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她听说一个短短的视频能比“看一般电视台的人还多”,就对着镜头反复告诉儿子“你看我走路、爬山都很好,不用担心”。

  那会儿我就觉得,不知不觉之间,我好像通过这个号,在城市和侗族故乡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桥。

  四、能量

  去年6月底,天气很热,堂哥突然接到了今日头条打来的电话,让我们去广西灵山苏屋塘村参加一个会议。

  我们兴高采烈地去了,结果收到了一个大惊喜。在现场,今日头条的员工跟我说,你一会儿上去领个奖,你是我们的“三农合伙人”了。我简直不敢相信。

  一个因兴趣而开始的事,现在有了新的责任。去年11月的时候,我以“三农合伙人”的身份,参加了今日头条牵头的一个扶贫项目——帮助国家级贫困县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推广猕猴桃。

  当地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不少苗族果农。平时我拍视频穿的都是侗族衣服,那天为了推广猕猴桃,我特意找当地村民借了一套苗族服饰穿在身上。一位苗族大妈看到了,高兴地问我,“小姑娘真好看,你也是我们苗族人吗?”

  那是我第一次参与扶贫,我们几个合伙人一起用5个小时卖掉了36000多颗猕猴桃,销售额接近10万元。我第一次意识到,“乡野丫头”原来有这么大的能量。

  后来还有件事情触动了我。我们隔壁的侗寨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以种植小黄姜为生。去年小黄姜价格暴跌,严重滞销。附近村民听说我拍视频有很多粉丝,都找上门来问能不能帮忙。

  其实我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因为生鲜对运送要求非常高,我怕自己没有经验处理不好,也怕粉丝说我变了。没几天,走投无路的村民又找上来,我于心不忍,只好答应去看看。

  那天下着雨,我和堂哥去他们寨子,见到了七十岁的龙爷爷和龙奶奶。听村民说,龙奶奶的儿子在2016年生病去世了,儿媳改嫁后,两位老人就靠着家里几亩小黄姜的收入,拉扯两个孙子长大。我看着两个老人冒雨收小黄姜,拖着板车在泥泞的路上往山下走时,心一下子就软了。

  后来,在字节跳动扶贫的帮助下,我们帮家乡的小黄姜卖了1.7万单,一共十几万斤。龙奶奶家因此多赚了800块,她拉着我和堂哥的手,一个劲儿地留我们吃饭。

  看到龙奶奶他们拿到钱时乐开了花的笑容,我觉得很开心。

  这一年多,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只想吃饱穿暖,现在经常会考虑做哪些事更有意义。扶贫我们也会接着做,字节跳动扶贫的各种相关活动,只要需要“乡野丫头”,我都会去参加。

  我的私人身份也在去年升级了,我结婚了。以后生了小孩,我也会给她穿上侗族的衣服。有人问我,你不担心这样会掉粉吗?我觉得,既然要拍真实的生活,为人妻、母,本身也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们以后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秋子,也请不要意外。我会尽自己一切可能,让大家看到更美好的侗族生活。

(责编:吴亚雄、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