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谢谢了,我的家》陶行知家书寄语引年轻人共鸣

2019年03月11日10:26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小字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百年前,大教育家陶行知秉持求真务实的思想,教育世人“诚实无欺”。在上周六3月9日播出的《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第十期节目中,陶行知的孙女陶铮借三封家书分享了祖父“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的教育理念,再次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一定要追求真理做真人!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人。”此外,“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之孙张元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长孙詹同伟和曾孙女詹佩霞畅谈的家风文化也令观众受益匪浅。

主持人鞠萍与陶行知孙女陶铮

陶行知告诫儿子“追求真理做真人”获网友一致点赞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和领路人,陶行知为振兴中华民族、发展人民教育鞠躬尽瘁,提出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一系列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理论。而就是这样一位教育巨匠,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节目中,陶铮坦言自己的父亲陶晓光曾在年轻时因工作需要企图“伪造文凭”——请陶行知创办的学校的副校长出具一份学历证明。陶行知闻讯后,便立即发送电报要求儿子将证明书退回,并附上一封家信,信中说到:“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这一句话不仅成为了陶晓光的座右铭、陶家的家训,也收获了观众们的一致点赞,“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老一辈教育家身上求真务实的精神。这句话放到现在,仍旧很有教育意义呀!”

据陶铮透露,陶行知的四个儿子,除了小儿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其余三个都没有国家正规文凭。“爷爷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反对文凭迷,所以他就鼓励孩子们要自学成才。”陶铮表示,祖父总是教导父亲,要把自己的生命和才华投身到报效祖国的斗争当中去。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陶晓光为了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清华大学文凭,毅然投身战斗。忆起放弃清华学历投身革命的父亲,陶铮深情表白:“我觉得爸爸非常的了不起。”

在陶行知的影响下,陶家的后人也一直秉持“追求真理做真人”的理念,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节目中,陶铮的丈夫周国彪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他说:“老夫子教导我们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你要有真本事,要有真才实学你才能搞好你的教学工作。做人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如此真挚的一番话,不仅收获了现场观众的认同和掌声,也令不少网友连连称赞。正如鞠萍所说,“每一个人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都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求真务实地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张伯苓之孙张元龙

张伯苓之孙秉持“留德不留财”被称“文化传承使者”

本期,陶行知孙女陶铮分享了爷爷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张伯苓之孙张元龙则讲述了祖父炙热的爱国情怀和强大的使命感。和陶行知一样,张伯苓也是中国响当当的教育家之一。他因亲历甲午战争深受刺激,立志“教育救国”,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同时,在他的爱国精神感召下,南开的成长与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节目中,张元龙回忆,“在1931年到1937年之间,在华北地区有着大量的抗日救亡运动,南开在里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南开的学生组织的。”1934年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召开,南开大学啦啦队举起写有“勿忘国耻,收复失地”的牌子,以行动支持到场的东北学生。当时,日本就对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政府对在运动会打出标语的学生进行管制。但是,张伯苓却说“你们讨厌,你们讨厌得好,你们下次还要这么讨厌,下次要更巧妙地讨厌”,对学生们的所作所为表示了认可。

1937年7月,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对南开进行了野蛮的轰炸。短短几天之内,张伯苓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学校,变成一堆烟火弥漫的破瓦残砾。但是,这依旧没有让张伯苓气馁,他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对于张伯苓的爱国事迹,张元龙表示,“他永远是这么非常积极的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们也管他叫做‘不倒翁’,永远是一种打不倒的那种精神,这个韧劲我觉得真是我们特别值得学习的。”

除了无私爱国的精神,张伯苓还在生前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给了国家,并对困惑的妻子说:“我不给他们留钱,我给他们留德,让他们受用一生。”而一句“留德不留财”也成为了张家非常重要的家训,从孙子张元龙到曾孙张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将先贤的智慧和经验作为营养,输入到教育的田园当中去。祖孙四代的传承也引得网友直呼:“正是因为有了张家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使者,中华文化和长辈智慧才能得以世代绵延,国家的教育事业也才能持续发展。”

下期节目,又会有哪些嘉宾向观众传递他们的家风文化?他们将带给观众怎样的感动?敬请期待3月16日(周六)19:30,《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

(责编:李慧博、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