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大时代下找小切面 全新升级的《一路书香》何以成为文化自信教科书?

2019年01月15日15:28 | 来源:环球网综合
小字号
原标题:大时代下找小切面 全新升级的户外文化节目《一路书香》何以成为文化自信教科书?

  2017年,大量文化类节目走红,在综艺市场刮起一阵“文化风潮”。而后在政策、市场、以及电视人文化自觉的三重引导下,这股风潮力度只增不减,愈演愈烈。当下,各大卫视、媒体平台等都在加大文化节目的内容储备与布局,各类文化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更是不乏读书类节目。

  此类节目往往有着极高的相似性,“要么是全程在演播室内录制,要么是纯纪实的户外节目”,凤凰网首先洞察了这一点,于是在2017年岁末出现了一档独具一格的户外行读文化节目《一路书香》。《一路书香》第一季凭借其颇具原创力的“行读”创新模式,获得人民日报与国家广电总局双重点赞,荣膺“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专题节目”,甚至一度掀起了全民“行读”热潮。

  2019年,文化类节目仍是各大平台的主要发力点,《一路书香》这个超级文化大IP2.0也在完成自我革新后回归,现正于凤凰网、深圳卫视联袂播出。

  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无论是从读书致敬经典的角度,还是站在弘扬国人文化自信的层面,《一路书香2》都以其独特新颖的制作模式、多元价值观的传递,采用“文化降维”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文化节目的历史遗留问题,从而成为泛文化类节目中的佼佼者。第二季播出前期,《一路书香》便再一次获人民日报点赞“通过行走与深读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品味文化传承,感受文化自信”。

中国画面最美的文化节目:“行走+深读”模式成文综里程碑式创新

  “曲高和寡”,是文化类节目的首要问题。

  如何真正让书中典籍、优秀文化等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文化内容“高而不冷”,是文化类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观众能否在节目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从而产生文化共情与共鸣的基础。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正以充满文化自信的姿态立于世界舞台。相比第一季“知行合一”的理念模式,《一路书香》第二季以“探寻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为主题,由常驻嘉宾窦文涛携同文化界、娱乐界大咖,以“朗读+真人秀+深读”,即“先读书后探寻再升华”的模式,从文学经典中切入,探访文化历史名城,在贴近舆论热点的同时,深入“文化自信”时代课题,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力量。

  事实上,除了节目主题、形式上的完善,《一路书香》第二季也拿出了“实际行动”,在热点话题、内容模式、线路选择、拍摄团队、明星嘉宾、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升级。

  《一路书香》第二季总共12期,拍摄地点相比第一季增加为6个。从路线选择及文化表达上看,《一路书香》第二季从国际大都市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湘西凤凰、庐山/赤壁、贵州、敦煌,从城市烟火气到丝路艺术宝库,从文人风骨到英雄豪情,从历史遗迹到星辰宇宙,第二季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要素。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在“行读”模式下,得以将“中国大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桃花源式的边城小镇,广袤浩瀚的金色大漠等,质感堪比风光大片,在文化节目还以棚内录制为主的当下,《一路书香》堪称是“中国最美文化节目”。

  从内容上看,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户外行读谈话”模式,并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加入了“朗读”环节,且每集只围绕一本书或一类书做探讨解读,让文化内容更加深度化;其次,在文学探讨上,多数以当代人的“迷茫”为出发点,更加贴近热点话题,节目观点愈加平民化与实用化;此外,节目中还加入“书香小剧场”环节,嘉宾之间即兴对戏重现经典,大大增强了节目可看性。

  从嘉宾阵容上看,节目组精心挑选与当期内容最为符合的明星、文化大咖参与讨论,例如由李若彤来感怀金庸,让刘嘉玲来解说香港电影,进一步强化代入感。

  《一路书香》第二季正是凭借其多维升级,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文化性与共鸣感,引发观众共情,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播;同时,节目“朗读+真人秀+深读”的模式,加上“文化名嘴”窦文涛的IP优势,在无形中降低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参与门槛,真正做到了“曲高和众”。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兼具“文化感”与“共鸣感”的内容表达,是促进文化传播以及主流价值观回归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一路书香》的户外“行读”模式有力地解决了文化类节目“过于高冷”的问题,甚至可称之为是里程碑式创新。

  致敬经典观照时代

  价值探讨更开放、更多元

  那么,《一路书香2》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硬核升级的背后节目质量究竟如何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假如剥离开电视拍摄技巧及制作层面的所有影响,这档节目还会剩下点什么?换句话说,《一路书香2》是否充分发挥了“行读”的价值,传达出了纯粹的华人情怀与民族根本性的文化力量?答案是肯定的。

  “致敬经典,观照时代”,是《一路书香2》最核心的内容表达。从表层上看,从书本选择到拍摄地的取景,节目将深入感知原生态民情,贴近生活,围绕当下人们关注和迷惑的话题,激发观众成长记忆,引发情感共鸣。

  香港站是节目播出至今的“重头戏”。2018年,金庸先生仙逝,为表达缅怀与敬意,《一路书香》当即改变了香港站的原定行程,改道金庸先生缅怀之旅,同时也请来了金庸心目中的小龙女李若彤。从“小龙女”与“杨过”的倾世之恋,到金庸先生“侠客豪杰把酒言欢”的肆意江湖,其中刻画了金庸为人处世的侠与义,也勾勒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庸经济”。可以说,节目对金庸这一生做了最恰当的总结,也对经典做出了最极致的解读。

  博学多才的窦文涛、文化大咖朱大可,从文学、社会、时代的角度解答此类疑惑,娱乐明星李若彤则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职业经历表述自己的看法,另一位主持人张星月,便是代表“普通人”,对不解之处、大众困惑做出提问。这样的组合搭配不仅让价值探讨更开放多元,也将话题导流至当下的社会问题。节目指出“人们怀念金庸,更是怀念那个曾经如饥似渴阅读金庸的少年”,瞬间戳中观众“痛点”;李若彤评价王语嫣毫无性格的精彩内容,更是被诸多“自来水”引用,登上了微博热搜,可见其影响深远……

  而往更深的文化层面上讲,这其实是另一种致敬经典的方式:解读、学习、运用或传播,解决了“共鸣”问题后,转而寻求文学内涵层面的精进,这样既延伸了文学经典的价值,也体现了文化思想的作用。

  正如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解读文化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文化不是供人欣赏的所谓优雅文艺,或是供人娱乐的所谓通俗文艺,文化从来就和思想紧密相连。当我们逐步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之后,更要用有格调、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喂饱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灵魂。”向大众输出有格调、有营养、有价值的内容,正是《一路书香》节目的核心所在。

  深化“名人”“名著”“名地”IP

《一路书香2》成文化自信教科书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另外,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可以说,《一路书香2》在“小制作,正能量,大情怀”的时代背景下,以己之力做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而这本质上也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坚守。

  节目除在名人、名著方面下了苦功夫外,在“故地”的选择上也极为讲究。《一路书香2》有一期内容是关于香港电影的。节目组循着香港电影的足迹抵达小小的离岛,将它作为取景地。从武侠片到功夫片,再到警匪片,无数香港电影在这尺寸之地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经典镜头:《射雕英雄传》里去往桃花岛的必经之路、《无间道》里“坐船去东南亚”的场景等……此站的另一个取景地设置在“金雀餐厅”,这里曾经是王家卫经典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的取景地,而嘉宾正是与王家卫合作过多次的刘嘉玲,与当期的内容主题“香港电影”形成了强关联。

  《一路书香2》正是通过这种“沉浸式”行读模式,带领观众走到经典产生的地方,让他们进入到经典产生的氛围中,从而对名人、名著、名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王安忆的《长恨歌》、钱钟书的《围城》、金庸江湖与香港电影史等文化内容被《一路书香2》精准表达后,无形中给观众带来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也正是这股文化自信,才能激发文化的正向传播。

  《一路书香2》通过名著、名人、故地的IP组合拳出击,传递节目硬核价值观的同时,以文学引发观众文化共情,以行走感知文化背后的人文情怀,以经典感悟华夏千年的文化自信。可以说,《一路书香2》在内容和传播上的独到优势,让大众在寓教于乐中,领略中华千年文明,以专业化、纵深化的形态寻求持续发展,奠定了其国人文化自信教科书的地位。

  这也正应了节目名“一路书香”:路,是书中路,亦是人生路;香,是名人之智、名著之精和名城之美。一本书就是一条路,一条路便是一世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千年文化”,是《一路书香》从未变过的“初心”。

(责编:吴亚雄、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