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民族舞剧未演先热 总导演讲述《醒·狮》创作故事

2018年09月22日15:43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总导演讲述《醒·狮》创作故事

中国第一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将于9月28日—30日在广州大剧院公演。该剧未演先热,三场演出门票已基本售罄。该剧总导演、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前进日前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了该剧的创作之路——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面向国际化创意求新,既有民族的内涵又有创新的样式,“看《醒·狮》,就像在看一部武侠片”。据悉,《醒·狮》将被打造成大IP,该剧同名纪录片与漫画已经亮相,这也在文艺界开了先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五年磨一剧——

“忍住,坚持”,不“玩儿命”不会有现在的艺术呈现

《醒·狮》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两名舞狮少年的自我觉醒与蜕变,是一个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勇于抗争的故事。

早在创作音乐剧《西关小姐》的时候,史前进就萌发了做醒狮这个题材的想法。“2013年就开始进入题材筛选,从众多的岭南元素的调研和讨论中,最终确立了创作方向,于是找了一个切入点——以醒狮代表民族觉醒这一核心主题。”史前进说。

《醒·狮》的总编导钱鑫和王思思都是中国舞蹈界新锐青年编导,2014年制作《和平使者》时已与广歌有过很好的磨合。史前进在和他们聊到醒狮的时候,都觉得可以尝试。

保险起见,2016年先用一年的时间打造了25分钟的小舞剧《醒》,参加了岭南舞蹈大赛。“舞蹈演员先是进行了半年多的基本功强化综合能力训练,通过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进入实际舞蹈段落排练,这个时候我们发现难以达到预想的诉求。”演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南拳基础以及舞狮的长期训练,才能适应这种舞蹈的呈现方式。“演员不会南拳,不会舞狮,整个状态不在线,就是照猫画虎。比赛之前我们还在修改,后来获得岭南舞蹈大赛金奖的时候,我们觉得找到感觉了。这时候,有业内人士问:你们是不是还有其他动作?我说:对。”

小舞剧叫《醒》,埋下了伏笔。大舞剧命名《醒·狮》,内涵颇深。史前进如此解释:“醒寓意民族觉醒,狮代表传统文化的底蕴。《醒·狮》不仅只是表现传统技艺,也不是单纯表现舞蹈本体,它是传统醒狮文化以综合艺术的形式传承创新后的一次融会贯通和完美呈现。”

剧本先后经过13次较大的修改提高,同时经过一年多无数次讨论、采风整理,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创作排演。“全体舞蹈演员在导演组的带领下进入封闭式排练,50多名演员按场次、按人物和角色全情投入。连续五个多月,没有节假日,即使伤了,也带着护膝和护腰继续练,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史前进说,“看到编导和演员这么努力付出,特别让人感动,因为不这么做达不到剧目预期的呈现水准。”

舞蹈结合武术是《醒·狮》最大的亮点和创意。剧中,南拳、醒狮、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这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几斤重的狮头,演员拿到它,既要舞动起来,跳跃,做各种技巧,还要表达情感,难度很大。”

演员被“虐”得很惨,在《醒·狮》同名纪录片的镜头中,演员的手机屏幕显现出“忍住,坚持”几个字,“作为一个舞者,如果不这样玩儿命干,不就一点成效都没有了吗?”剧组演员如此表示。

尊重传统——

找来“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广州有2000多年历史,有很多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从中提取可以做舞台呈现的元素的时候,要把它本身的文化符号、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相结合。”史前进说。

《醒·狮》中运用了大量非遗符号。创作团队希望把人们熟悉的东西搬上舞台,对岭南文化来一次创造性的发展。“狮头、南拳、醒狮……对于传统文化,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态度非常严谨。我们要找到传承人,找到最好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史前进说。

《醒·狮》中用到的所有狮头,均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量身定做。25年前的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黄飞鸿手中舞动的狮头就来自佛山黎家狮。黎家狮于清代道光年间开业,五代未中断,已有180多年历史,是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都认准的金字招牌。

“普通的狮头随便就能买到,但如果只是拿个压模的狮头,相信大家都不会满意。”史前进说,“黎家狮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狮头造型饱满,又有温和的形象,纯手工制作。这是我们需要的。”为舞剧量身定做的“白金狮头”是全剧的核心,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大大小小1000多道工序。

舞狮者必习南拳。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剧组请来了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担任武术指导。“我们是按照武术的要求来训练舞蹈演员的。”据悉,舞剧中会呈现南派武术中的不少拳法比如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还有广东醒狮文化中非常有特点的长凳、单头棍。

醒狮是国家级“非遗”,剧组邀来广州市工人醒狮协会会长、南狮王之子赵伟斌“督阵”,“他非常有经验,给了很多指导意见。我们不能在舞狮的表现中走偏。包括‘醒狮’这两个字,都是关山月送给醒狮协会的亲笔题字,这次授权给我们使用。”让史前进欣慰的是,“醒狮协会的老师看了彩排之后表示,演员经过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之后,演出时的表现达到了很好的状态——既有舞狮的特征,又有高超的舞蹈技能,这样的契合不但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播醒狮文化的精神内涵。”

舞蹈演员闫一研在《醒·狮》中饰演阿醒的母亲,剧中,她要在舞台上呈现扎制狮头的过程,她为此专门去佛山采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展现在舞台上时,人们说:不是这样的,她瞎来的。”

虽然用了很多“非遗”因素,但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就好像扎制狮头的过程,从一个骨架,到慢慢有了五官,然后上色、糊纸,都呈现在观众面前。“民俗的制作过程搬上舞台,要和人物、剧情紧密相连。”史前进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东西提炼之后放到舞台上,一个物件从无到有的过程,变成剧情的催化剂,勾连剧情的核心,最后点题。它是观众欣赏过程中的一个审美需求。”

《醒·狮》的创作过程也是工匠精神的一次展示。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婉珍如此对史前进说:“你们对道具都这么讲究,可想你们对舞剧的打磨是多么的认真。”

大胆创新——

不一样的岭南文化诠释方式,打造大IP

最初,史前进很担心做不好《醒·狮》,“我个人希望这个舞剧既有民族精神的内涵又有艺术创新的样式。”这就要求在创作过程非常慎重,如果走偏,要么就变成常规的实验作品,要么就太超前而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基因。还好,最后该剧在舞台上的呈现是让人满意的。“看我们彩排的观众很激动,因为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岭南作品,不一样的岭南文化的诠释方式。”

“我们是非常有创意的。”史前进说,“这和我们的题材息息相关,如果不是醒狮,可能我们会走相对稳妥的路。正因为它是醒狮,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所以赋予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

《醒·狮》提炼出的舞蹈语汇力求与醒狮文化、核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舞狮者必习南拳,主创团队把南拳中的典型素材加工提炼,舍“形”取“神”,创造出独特的舞蹈语汇。

在舞美设计方面,选择用素色狮头龙骨解构重组的方式来构建富有象征意味的舞台场景。“在舞剧最后的场景将醒狮完美组合睁眼的这一刻,达到了出人意料的舞台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想。”史前进说,“传统岭南题材的剧目很多,舞美较难出新,因此我们必须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醒·狮》的舞台很简洁,简洁之中却能感到主创想找的一种状态——虚实结合、情景呼应,找到独特的演绎方式,最后点燃醒狮的核心形象。

音乐方面,先从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开始呈现,在剧情的发展和推动中叠加新元素,融入武侠片的风格,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这就使得这个剧目的音乐风格不同于以往,它既是岭南的,又是国际化的。从传统出发,向创新发展,随着剧情,充分体现剧情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当走到最后,就会使观众感受到很岭南、很现代,也很像在看武侠片,或者一部时尚的电影。”史前进说。

《醒·狮》中,服装的做法也求新,“你很难在《醒·狮》的舞台上看到色彩斑斓的景象,每一个角色的每一套服装都具有特点。我们特别重视服装的设计感,借鉴了一些武侠片的因素,比如同色调的衣服上,在腰带上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突显。”史前进说,“我们在创新的同时借鉴其他的艺术表演方式,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创新不仅体现在剧目本身,广歌在舞台剧的运营中开创先河,致力将《醒·狮》打造成岭南文化IP。前日,《醒·狮》同名纪录片和同名漫画手稿已经亮相。纪录片时长30分钟,前后拍了6个月,记录了舞剧台前幕后人员的点点滴滴。该片已报名参加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同名漫画手稿目前已入围第15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新时代的观众,需要大量的信息化的作品,这可以帮助观众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醒狮文化。”史前进说。

“全方位结合打造舞剧IP,这是我们的首创。”史前进表示,将以更年轻化、市场化的方法去塑造、运营《醒·狮》IP。“剧目海报、人物海报、小道具、小挂件、文化T恤等都会和大家见面。希望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从这些衍生产品中满足自己的需求。”

广州首演三场的门票已经基本售罄,有观众开玩笑说:“这次没看成就去贵阳看吧。”据悉,10月中旬,《醒·狮》将亮相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11月底在广州文交会期间再次上演,同时将进行国内外巡演。

(责编:蒋波、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