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孤山路31号》播出在即 主海报征集作品暗藏玄机

2018年08月03日15:30 | 来源:浙江电视台
小字号
原标题:《孤山路31号》播出在即,主海报征集作品暗藏玄机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美丽的杭州拥有着世人皆知的三大奇观。近期,将有一部纪录片带着“西泠不冷”的新标识走进人们的视野,推进人们对于“杭州第四大奇观”全新认知。

  今年11月,许继锋执导的浙江卫视大型纪录片 “西泠印社”系列即将开启序篇《孤山路31号》的播映,公众号“西泠不冷”已经开始了网络上的宣传预热。日前,“西泠不冷”在微信端发布了三组海报,揭开了纪录片《孤山31号》内容与风格的神秘一角,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发布的三组海报中,制作组希望更多地吸收观众的意见,评选出一张最能代表《孤山路31号》作品气质,同时也最受观众喜爱的一张主海报。

  新版海报公布 怎样的图像是《孤山路31号》最贴切的名片?

“曲径通幽”系列海报

  初春的绿,盛夏的红,晚秋的黄,隆冬的雪白。“西泠不冷”公众号最先发布的“曲径通幽”系列海报中,年复一年,孤山变换着四季的颜色,树叶绿了又落,山泉冰冻又融化。然而,比四季变换的草木花鸟更具生命力的,是伫立山水之间的那些碑亭。曲径通幽,海报上泉水源头或石阶终点处的那些碑印建筑,正是西泠印社百年故事的窗口,也是今人穿行时间开启文化对话的剧情线索。

“一石见史”系列海报

  “一石见史”系列的三张海报中,沾着朱红印泥的印底上方泛着水墨色的涟漪。第一张海报,水波之上的山脉间,是一块乌龟形的古玺,玺身上书“西泠印社周年纪念”。鸟群飞过空旷山水不留痕迹,但西泠印社的每一方石印,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第二张海报,水面的石阶上,是一位古人前行的背影,他要去的方向正是孤山隐秘的山林。如果纪录片的镜头能够跟住他的脚步走进孤山,或许今人也可将西泠印社的过往一一窥见。第三块印底所联结的,是西泠印社的汉三老石室,室内藏有距今约1900多年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其中的意象,不仅在于存放众多珍贵石碑的物理空间,更象征着西泠人守护中华文化尊严的那份精神执念。

“探秘”系列海报

  在最新公布的第三组海报“探秘”中,则藏有更多的意味和线索。以“放大镜”为基本的视觉元素,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摄制组将和观众一起细细地品味西泠印社的点滴印记,同时,聚焦的视角也在一个个细微之处开启孤山的“寻宝”之旅,这也照应着《孤山路31号》来到孤山“寻宝”的主旨内涵。

  第三组海报中,俯视孤山的全貌,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还有与植被一样自然而然属于这里的印碑。也就是从自然景观中的墨色开始,放大镜中的视角逐渐缩小,开始了孤山的寻宝之旅。放大镜的画面下,从一环嵌着一环的月亮门中,有一个古人的身影。在西泠印社最有名气的古迹景观背后,藏着当年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从纵横古今的月亮门穿过去,将会看到别有洞天的西泠世界,其中的无数宝物等待着我们随着纪录片的镜头一起去搜索和挖掘。而叙事最直接的一张海报,就是放大镜下的一枚不规则金石拓片。毕竟,无论摄制组还是观众,关于“西泠印社”最强烈的好奇都是由印章而起,与印章有关。近距离观看一块石印,简单而庄重,这就是《孤山路31号》乃至整个《西泠印社》系列要做的最初始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从孤山的四季之景到印石联结着的文化意向,再到在放大镜下到孤山路寻宝的各种文化元素,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窥见西泠的过往,看到这座山脉上活跃的自然生命力,以及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留下的那些文化脉络。在这些丰富的图像表达中,究竟哪一款最适合作为纪录片《孤山路31号》的主海报,这还需要观众的评价和建议。制作组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在“西泠不冷”公众号上的统计与征集,评选出最受认可的《孤山路31号》主海报,这是作品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西泠不冷”公告打头阵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再泾渭分明

  在创新打造“西泠印社”的这个强烈动机的推动之下,许继锋和他的团队意图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他们的行动,对观众来说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对行业来说则是一场革新的风暴。

  那么具体会有哪些操作呢?

  在作品形式上,《西泠印社》项目将以西泠过往的真实故事为叙事框架,展开电影、电视剧、话剧、专题节目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满足受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观看需求,意在最大限度拓宽传播渠道的边界。其中,纪录片的部分将全部采用超高清 4K 摄制。虽然西泠的山林远离现代人生活的视线在外,西泠印社的创社距今也相隔百年,但是在文化底蕴、专业水准和技术保障的三重加持下,续篇《孤山路31号》和正片《西泠印社》一定有能力带给观众身临其境般的文化体验。

  在此过程中,网络上的互动也成为传播路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时刻构建着与“西泠印社”系列作品有关的话语空间,影响着整个体系的样貌。这种更加开放、更多互动的创作模式是对于纪录片融媒体传播的一次大胆实践,既丰富了整体文化体系的内容,也推进了相关文化产品的人气和热度。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开启了融媒体步伐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西泠不冷”公众号的运行,从项目介绍到海报公布,公众号“西泠不冷” 是整个团队目前主要的发声渠道。许继锋认为,纪录片需要重建生态,通过吸引年轻人来吸收新的能量。那么,不仅在渠道上要贴近新的科技,在语言风格上也要贴近年轻人的风格习惯。现在很多年轻人来到西泠印社,是因为《盗墓笔记》中吴邪的古董店就在西泠印社旁,不少年轻人甚至会把“泠”念作“冷”。因此,许继锋和他的90后新媒体团队提出了“西泠不冷”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公众号的名字,希望西泠文化能够与年轻人的精神气接轨。

“西泠不冷”标志

  可以看到,“西泠不冷”公众号作为整体传播过程中打头阵的渠道,其在网络上的宣传和推广为今后的传播和交流实现了良好的预热。尤其是这些意蕴深远的海报作为纪录片的预告内容,确实吸引到了业界人士和观众们的更多期待,这样看来,“西泠不冷”公众号为接下来的传播路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未来,不再只依赖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活跃在流行新媒体平台上的公号“西泠不冷”将持续跟进相关节目和活动的更新情况,完成作品、作者与观众交流对接的责任内容,成为整体传播过程中一大主要的信息来源和讨论平台,扮演着纪录片在网络世界中发言和互动的一项重要角色。

  那么,如果请你为《孤山路31号》提炼一句主题词,你会怎么说?

(责编:吴亚雄、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