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 《费孝通散文》研讨会在京举行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刘颖颖)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暨《费孝通散文》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了让读者从文学视角重新认识费孝通的家国情怀与思想智慧,人文社近日推出《费孝通散文》。与会专家以书中内容为原点,围绕费孝通学术精神、家国情怀与文学涵养深入讨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回顾了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与卓越贡献,而费孝通的成就不止于社会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先生的散文文辞隽永、寓意深远,兼具学术思想与人文温度,一如作家曹聚仁对费先生散文的评价——‘深入浅出,意远言简,匠心别见,趣味盎然’。”臧永清表示。
费孝通先生外孙张喆提到,费孝通是亲切、温暖的长者,是用文字记录时代、用心灵感知世界的写作者。他的写作有时是严谨的学术论文,有时是充满人情味的散文随笔。此次人文版《费孝通散文》的出版,是一次更为系统的全面梳理,完整展现了一位学者在专业领域之外用文字记录思考、表达情怀的另一种风貌,是他学术人生中别有韵味的一道光彩。例如他写寻常的食物凤尾菇、藕粉丸子,却饱含着对土地与乡亲的深情。他的文字既有学者的理性,也有文人的温度。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认为,读过费孝通的散文后,能从中看到一位大学者的虚怀若谷,时时自省,令人感动。其次,是他敢于直言的精神,以及文中的真挚情感。费孝通的散文作为学者散文,时时处处都有各种知识、信息非常密集、丰富、饱满的投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认为。费孝通的成就是跨界的,乡村、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往往能从《乡土中国》里汲取很多营养和借鉴。费孝通的文学不是“要去做文学”的自觉的创作,而是在他的学者历程中有感而发,是自发的创作,非常可贵。在他的文章中,能够看到他的用情深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