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专家研讨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抒写湖湘巨变中的洞庭长歌

2025年05月19日09:0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刘颖颖)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作家出版社、湖南省作协、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作品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

《洞庭人家》以宋家三代人的命运为轴,串联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洞庭湖区的产业转型、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作品“以微观叙事撬动宏观历史”,主人公宋明泽从退伍军人到企业家的蜕变,既是民营经济突围的缩影,更折射出“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湖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奇亮认为,作品通过许玉珍、宋明泽等劳动者群像,“凝聚了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双重图谱”。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认为,宋明泽是全书的灵魂人物,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奋斗者,他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发展紧密交织,在洞庭湖区变革的浪潮中彰显出湖区改革者的理想主义色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认为,宋明泽兼具军人的果决与企业家的谋略,其三次创业、一次入狱的经历“写透改革阵痛中的理想坚守”。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则聚焦结构设计,称“以小家带大家”的叙事策略“有效平衡了时代进程与人性深度”。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文学》主编沈念赞作品“激活青春记忆”,称许玉珍的原型“令人想起洞庭区母亲群体画像”。

《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认为小说深入挖掘洞庭湖自然风物与民俗文化,通过龙舟竞渡等细节,将地理名词升华为浸透乡愁的文学地标。

《洞庭人家》作者余红坦言,五年创作是对家乡的深情反刍。“宋家人的故事脱胎于身边人的生命历程,湖区百姓从最初的艰难困苦到小康生活,再到新时代的各种变化。从最初的人与自然和谐,到中期为了经济发展被迫牺牲自然,再到后期的拯救自然。意味着现代乡村在经历了工业化革命后,人们内心的觉醒,从小家到大家,这是我们国家强大兴盛的进程。”

(责编:王连香、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