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触摸文明脉动 展现文化自信

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
2025年05月18日08:5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妇好鸮尊“兄弟”团圆,亚丑钺时隔50年首次聚首,还有《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龙牙刀”原型玉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中国主会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看·见殷商”特展中,300余件(套)文物静静陈列,期待着与观众共赴一场殷商文明探秘之旅。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除了中国主会场外,各地文博机构均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滋养。

展览上新 尽览古今中外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除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之外,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国博物馆上新不断,让游客“看得着”更“看得好”。

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5月18日正式开展。展览展出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共340余件(组),力图勾勒中国青铜文明兴起与繁荣的伟大进程。

“一城山色半城湖”,同日,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在山东省博物馆拉开帷幕。包括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彩绘负壶陶鸟在内的570余件珍贵文物亮相,让观众感受济南“山、泉、湖、河、城”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一件件文物,是一扇扇通向文明的窗口。近期,多家文博机构积极引进其他国家文物展览,让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越讲越生动、越讲越深入。

广西博物馆在5月16日推出意大利庞贝文物特展,逾百件珍贵文物带领观众品味古罗马文明盛宴;首都博物馆本馆在5月18日迎来“峇峇娘惹的世界”,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相映成趣,尽显南洋华侨文化魅力;故宫博物院“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广受欢迎,让观众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科技赋能 解锁创新体验

5月16日,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通过佩戴VR设备,游客能“穿越”至五千多年前的史前祭坛,全景体验先民生活习俗与礼仪规制。

据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葛斌介绍,“数字赋能”是博物馆的一大设计理念,运用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术,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让游客领略凌家滩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物是凝固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前沿科技在展览中的应用日益成熟,展陈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华夏大地上曾发生的故事得以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夯声、宋代汴京繁华集市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在数字化光影技术加持下,总长135米,高3米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活”了起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2500年的运河脉动。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风度阁)“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展在近日开幕,展览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观众步入岑水铜场场景展示区域,仿佛置身于昔日热火朝天的铜场开采现场,感受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余韵绵长 拓宽馆舍边界

“大家猜猜,山西博物院主馆建筑像什么?”5月15日,山西阳曲县首邑学校迎来了别开生面的文物课堂。山西博物院志愿者手持文物模型,引导学生将文物与“如斗似鼎”的建筑造型相关联,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文物课堂现场。山西博物院供图

文物课堂现场。山西博物院供图

据悉,这是山西博物院、阳曲县首邑学校联合举办的“文化晋距离”主题活动中的一幕。活动聚焦博物馆教育功能延伸,助力乡村孩子感知家乡文脉、树立文化自信。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助力文物“走”出馆舍天地,让文化空间俯拾皆是、文博资源触手可及。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于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启动。围绕展览、科技、文创、研学、教育等主题,北京将以更多的精品展览和品牌活动,推动博物馆与旅游、商业、演艺等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有高品质的文商旅体融合体验。

5月15日,“流动博物馆”登上陕港高铁。走进G828次列车“汉文化主题车厢”,仿佛踏入了一座移动的博物馆。汉服、投壶、拓印……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旅客带来了别样的出行体验。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