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之声 铸时代光影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以市民非常熟悉的热线“12345”为线索,聚焦6年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摄制。
为尽可能真实、客观地呈现主题,开机之前,我们采访了百余位“接诉即办”一线工作人员,以“沉浸式调研”的方式开启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方法的深度观察。在北京这座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6万多个电话的背后,如何保证能逐一回应市民诉求?这背后有怎样的系统支撑?又有怎样的制度设计?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让我们深受震撼。“去滤镜化”的纪实风格,既是对群众关切的真诚回应,也是对政府服务能力的客观呈现,同时,也是一种不设门槛的国际化语言。我们希望以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为切口,透过可感可信的真实镜头,将改革的高度、理论的深度融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朴素日常。不仅让中国观众可以看懂,也能让世界观众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执政智慧和民本思想。
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拍摄了280多个小时的真实影像素材,跟踪记录了7个核心故事。通过话务员的成长、停车难、老楼加装电梯、市民打分机制、数智治理等不同侧面的故事,观众可以了解到改革带来的治理方法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切身感受到“制度温度”。正如片中的“市民打分机制”,每一分都是市民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出来的。政府的工作干得好不好,评价权彻底交给老百姓,是“人民阅卷”理念的具象化呈现。
很多基层工作者在解决诉求时的艰辛与担当,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们日复一日,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一个又一个复杂难题。精准运用政策法规,耐心安抚群众情绪,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方法。每项诉求的解决,都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真正的“以民为本”,既需要制度设计的智慧,更需要用双脚去丈量、用双手去实践、用心灵去感知。
影片采用了大量“市民热线原声”,普通市民成为故事的“第一讲述者”。市民关注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不仅是诉求的提出者,更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接诉即办”,打破了传统治理模式中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壁垒,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城市治理中。这正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衷心期待观众可以通过影片更加全面地了解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增进对基层组织的理解与支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9日 2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