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他的木帆船连接世界

顾 春
2025年02月15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浙江省舟山市郊区一条深巷里,藏着岑国和的木帆船制作工坊。春节前,岑国和将他的工坊挂上了崭新的牌子:“国和木船技艺馆”。两侧贴了一副新对联,“百年帆影岑家苦旅传佳话,千载船艺老坊古韵续新篇”。

  岑家木船作坊始于1900年,岑国和是第四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上世纪70年代,17岁的岑国和中学毕业后,跟着爷爷和父亲学造船,从制图、打样、选料到整套47道造船工艺,都娴熟于心,三年便出师,21岁独立造船。80年代,舟山有上百家造船厂,聚集近千名能工巧匠。找岑国和造船的人络绎不绝,一年要造二三十艘。21世纪初,渔民开始远洋捕捞,渔船改为机动铁船,木船制造业日渐萧条。

  岑国和舍不得放弃。“爷爷和父亲把毕生手艺传给我,‘绿眉毛’‘背舢船’‘丁松头’……这些珍贵的造船手艺,怎能在我这一代断送?”他像个“船痴”,哪怕在无人问津的那几年,也没放弃钻研技术。

  1999年,德国人托马斯从广东开始,沿着海岸线一路寻找,想物色一位技艺高超的造船师,打造一艘木帆船。到舟山时,他相中岑国和。托马斯按照自己设想画了一幅草图,没有标明任何技术参数。岑国和根据草图,精心设计出电脑图纸,标明参数。又花费一年时间,造出一艘欧式仿古单桅帆船,全部指标符合国际帆船标准。这艘木帆船,从沈家门港扬帆启航,辗转马来西亚、泰国,扛住海上10级大风,平安抵达德国。这下子,岑国和出名了,不仅接到了海外订单,随着国内旅游业兴起,仿古船订单也纷至沓来。现在,他的公司每年接到近百艘木船的订单。

  在岑国和看来,木帆船轻便、航行快,船体造型优美,辅以雕刻、绘画工艺,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于是,他带领工坊的师傅们,制作起传统仿古木船和仿古船模。2022年,岑国和复原出我国古代“四大船系”之一的浙船代表船型“绿眉毛”。“绿眉毛”追随过郑和下西洋,是非常优良的运输船。这也是全国第一艘有航海能力和资质的仿古传统木帆船。之后,岑国和又制作出仿明代福船、仿唐“鉴真”号三桅木帆船、仿清代“安富鲈”号皇家游船……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展览上,展出的仿古船均出自岑国和之手。

  造木船,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23年,岑国和团队在浙江省非遗馆里造船。这艘在亚运会期间展出的“绿眉毛”三桅木帆船,前期配件全部在舟山制作完成,后期在杭州组装。8月,杭州闷热得像蒸笼,室内无法用吊机,巨大的木头全靠手抬肩扛。岑国和带着11名船厂里的老工匠,仅仅组装就花了3个多月,终于完整还原了传统“绿眉毛”的47道制作工艺,将一艘长22米、宽5.5米、高13.5米的雄伟古船复现在世人眼前。

  传统技术是不是丝毫不能改动?岑国和不这么认为。他发现,中国造船传统工艺中,合龙技术有弱点:把两块木板拼起来,用桐油、石灰、麻丝填裂缝,这项技术导致木船每年要检修一次。德国工艺,则是用胶水将两块木板胶合后,再打铆钉,哪怕木板破了,胶合处也不会开裂。岑国和采用这项技术,给客户省去了每年检修的费用和程序。

  岑国和能造我国古代“四大船系”的100多种船型,经手的每一种古船的图纸,他都保留了下来。他还经常去中小学校、文化礼堂上课,介绍传统木船制造的手艺。这些年,他一直梦想打造一个集古船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展示、游览的基地,赋予古老的木船制造技艺全新的生命力。“国和木船技艺馆”让他们的梦想近了一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5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