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画中小寒意趣浓(古悦新喜)

徐 莺
2025年01月05日05: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册之《小寒一候梅花》,作者为清代董诰。

  中国画《十二月月令图(十二月)》(局部),作者为清代佚名画家。

  冬至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小寒。小寒是一年之中倒数第二个节气。一色云,一丈冻,千里雪。玄英之寒,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阴气极盛,盛极而衰,阳气萌动,故春日在望。小寒时节,以画为媒,赏古人笔下的寒林清旷、雪中春信、围炉小酌,品古人腊月里的寒砺心智、藏养内求、虚静生发,与冬日共风雅,与时光共从容。

  寒林清旷的隆冬之美

  小寒之寒,南北各异。北方寒地,冰厚三尺,地冻一丈。南方虽少落雪,但云层阴积,寒山白雾,湿冷难耐。古人以冬景为题材,在诗画中表达对岁月的深情。

  寒林是北宋山水画的重要主题。清代王翚在《寒林小景图》上题:“唐以前未有寒林,自李营丘(李成)范华原(范宽)始画其法。”宋人对寒林的审美观照,超越单纯的景象刻画,不仅将其视为审美对象,还将其作为修身观想的图景。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的李成,善画寒林,笔势颖脱,气韵潇洒,墨法精绝,被视为“寒林气象”的开创者。他笔下的寒林通常无屋宇、人物等点景,肃寂清旷,用“藏”的手法营造一片生机。他还独创“蟹爪”法,将冬日里的枯枝画得生冷、奇崛。其代表作之一《小寒林图》,绘平远山水,前景有数株老松枯木,老松主干苍劲,枝干虬曲,松针工细;枯木盘根错节,骨干自坚。松下溪水潺潺,此为画眼,寓意生发。左右两侧为平坡,烟云雾霭。远景勾勒晕染山峦,突出烟林清旷气氛。整幅作品蕴含生机,充分体现了传统美学中的荒寒之美。

  李成的“寒林山水”影响显著,范宽、郭熙、许道宁、王诜等人均受其影响。正如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所写:“范宽山川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天津博物馆藏范宽《雪景寒林图》,可谓寒林图的经典之作。该画尺幅巨大,采用全景式构图,将雪景、寒林融为一体。画面寂静如夜,没有飞鸟踪迹,没有行旅路人,村舍中有人远眺,白雪皑皑、古木寒林,在寒与静中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画作气息庄严,站在画前,寒气扑面而来,卧游其中便能感受天地苍茫、人之渺小,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枯木蕴生机,寒林之美,暗含着生命的轮回。历代名家亦不乏“寒林图”传世,寒林读书、寒林诗意、寒林待渡、寒林楼观……代代承续中,静谧冬日中的山水诗篇日益丰满。

  雪中春信的生命绽放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从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此为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始,楝花为终。小寒之花信风有三: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其中,梅花尤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被赋予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出现于宋代的绿萼梅,梅品珍稀,曾在宫苑种植,因此也被称为宫梅。清代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册第一开《小寒一候梅花》,以精妙之笔描绘了绿萼梅隆冬盛放之姿,并题“南枝预报真消息,冷艳先舒冰雪中”。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折枝花卉图》与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所绘皆为复瓣绿萼梅。作品择花枝一二,画法精细,艺术地表现了梅花冰清玉洁的美好形象,以及宫中喜爱繁花复蕊的华美趣味。

  在南宋,对梅花的描绘已体现出院体画与文人画两种不同的审美尚好。南宋文人扬无咎所画墨梅饱含天然野逸的趣味,被戏称为“村梅”。其《四梅图》,形神兼备,表现了梅花含苞、初绽、盛开、将谢四种状态。其中“盛开”一段,下笔轻快洗练,绘大枝直上及斜出,枝干疏瘦,“气条”即当年生长出来的新枝尤多,线条挺秀极具美感;花瓣平展,单瓣碟形,花朵稀疏,恬静雅致,有“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很好地表现了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扬无咎的文人墨梅被其追随者继承,其嫡传弟子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元代王冕《墨梅图》中的梅花画法都承学于扬无咎。宋元墨梅诗画创作的思想支点,最终落在梅花的品格上——雪中春信,凌寒独自绽放的生命力,展坚贞之姿;不染纤尘的清雅,显高洁之质。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与君子品格、圣贤气象相连。“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已成为中国人在三九寒冬里对生命绽放的期盼和诗情隽永的浪漫。

  人间烟火的心灵归依

  《逸周书·时训解》曰:“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三个物候都显现着阳气的律动。春意在严冬中萌发,祖先们在腊月里通过节日和仪式让日子温情脉脉、欢愉常在。

  小寒为十二月节,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有三意:一、“腊者,接也”,新旧交替之意;二、“腊者同猎”,田猎禽兽祭先祖、报百神;三、“腊者,逐疫迎春”,攘除灾祸、迎接新春。中国人的腊日(腊八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所谓“腊鼓鸣,春草生”,击腊鼓成为腊日重要的习俗。清代董诰《饯腊迎祥》册之《太平腊鼓》,便表现了民间腊鼓催年的热闹情景。画中,寒溪古树茅屋边,一群村童正在击鼓玩耍,鼓声传到溪对岸响彻村庄,在近腊迎年的日子里,这一声声鼓声就是太平声。

  除了过腊八节,古人在小寒腊月还有许多人文活动——围炉煮茶、博古赏画、滑雪冰嬉……带来冬日里的热闹和温暖。南宋的马远《寒岩积雪图》、夏圭《雪堂客话图》,清代的院体画《十二月月令图(十二月)》等,都描绘了古人的冬日意趣。比如《十二月月令图(十二月)》,设色典雅、笔触细腻、场景开阔、内容丰富。画中,大雪封山,人们却自得其乐。远景,人们在冰河上嬉戏;中景,仕女们依栏赏雪,圈养的鹿群为寒冬增添勃勃生机;近景,庭院中松竹苍翠,梅花盛开,一群孩童忙着“塑雪狮”——古人认为塑瑞兽可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塑雪狮”才是中国版的“堆雪人”;堂间,主人与客人交谈甚欢;堂外,门口一文士匆匆赶来,下台阶的瞬间,露出脚上的红鞋。古人在岁时年节穿红鞋,寓意平安喜乐。整幅画面虽为腊月雪景,却暖意融融,充满人间温情。

  冬之寒、冬之韵、冬之美、冬之趣,在画笔下生发,与美好相遇,与希望同行。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5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