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品味端午文化 焕发时代气象

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
2024年06月10日09:2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是一年端午到。劈波斩浪的龙舟、软糯可口的粽子、造型精巧的香囊……历经千年岁月、跨越时代变迁,端午节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今年端午节,多地借助丰富的形式,重拾熟悉的味道,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体会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品味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月9日,市民在河南省济源市下冶大岭艾文化节上选购艾草、香囊等,迎接端午节到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9日,市民在河南省济源市下冶大岭艾文化节上选购艾草、香囊等,迎接端午节到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纪念屈原 铺就文化底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人熟知和接受的,正是纪念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纪念屈原,为端午注入了鲜亮的文化底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一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直至今天,这些品质已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特质与价值追求。

今年端午假期,多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纪念屈原,以节日的仪式感涵养家国情怀。6月7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省秭归县开幕,以艺术形式创新演绎“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古楚祭祀仪式。此外,四川省雅安市举办“与屈原时空对话书法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大家提起笔,书写自己喜欢的屈原的作品。重庆市渝中区举办“诗歌+戏剧”赏读赏演活动,在琅琅的诗词声中与市民和游客共迎端午佳节,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传承民俗 激发经济活力

历史岁月的沉积,让端午节拥有着旺盛且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众多,可谓文化的盛宴,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古时的人们往往会在此时节饮雄黄酒、佩戴香包,并在门前悬挂菖蒲和艾草,以求“驱五毒”“祛百病”。这样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古人应对天时物候的经验智慧和祛病消灾的淳朴心愿。

购物平台上,南瓜、荷花、元宝等小巧玲珑的各式香囊琳琅满目,由菖蒲、艾叶与其他花草搭配而成的新式花束令人眼前一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潮盛行,今年端午节期间五彩绳、艾草、香包香囊等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审美的节日周边产品供销两旺,给人们带来新鲜感、文化味,持续激发节日经济的澎湃活力。

别开生面 融入时代魅力

江河湖泊之中,百舸争流,锣鼓喧天,岸边助威声如山呼海啸。端午节期间,古老的习俗“龙舟竞渡”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舟竞渡与当代体育赛事的结合,不仅推动了包括龙舟制作技艺在内的多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也使端午节成为我国最具“体育精神”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坚持守正创新,就能打开新的空间,创造新的可能。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打造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龙舟竞渡逐渐成为许多民众热衷参与的端午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拿起船桨,体验一下“百舸争先”的乐趣。此外,减脂、减糖、减盐的粽子因其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也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如今,内涵不断丰富的端午等传统佳节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醒目符号。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传统节日定会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编:罗知之、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