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丨叫醒黎明的山

陈巧珠
2022年08月06日10: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虽然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可到达码头时,那座山已经将黎明叫醒,阳光更先一步抵达了那座小岛,站在岸边看着柔黄色的阳光在海面上跳跃,阵阵海风吹过,激起的水波与船底共振的回响在风中缭绕相生。

其实那座山就是一个小岛,那座小岛就叫鸡公山。鸡公山,随形而得名,因为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伫立于岛上,再说雄鸡一鸣,日出晨起,生机无限,是个多么吉祥的名字,就这样以石命名。

鸡公山的时光显得更加丰满,不仅只因为黎明是她唤醒,还因为这里是一座岛,从日出披上第一缕阳光到日落最后一抹霞晖,它没落过一刻。这里的风来去走得有些急,时光走的速度往往赶不上风的速度,那些风穿越鸡公山,穿越过时光,丝毫不受人们情感的束缚。

风浪无常,把出海讨生活的人教得胆大心细,把敬畏神秘演绎在生活的细节里。他们将崭新的船推到海面上开始一生奔波的旅程,叫“上水”,当渔船需要更换零部件或保养时被拖上岸唤作“下水”,正好与陆地上生活的人相反。以渔为业,以海为园,上水如同上步入园作业,怎么敢说下水。歇业上岸,正如离开园地,这才是下水。渔船虽小,空间逼仄,但这是一家人讨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井然有序,每一天日子才不会有磕碰,他们把每样物件都摆放有序,甲板用海水冲刷地干干净净,各种工具、用品排得整整齐齐,就是脱下的鞋子也不能橫七竖八堆放,更不能鞋底朝上,揣磨他们的生活细节,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草鞋是船,爸爸是帆”。总之,他们在风浪中出没,在大海里成长,在岛上安梦,代代经营,代代生活,生活的细节,不仅是生活常识,也成为文脉习俗,代代相袭。正如出海前他们在船头插上一炷香一样,心念与日子同在。

码头的小路旁,许多黑色的塑料盆一摞一摞往上重叠,直到与防护堤相持平,朋友惊讶地问:咦,这么多盆子还有许多小孔,这是做什么用的呀?我故作神秘地笑:猜猜看!一来二去,她急了,我只好回答她:这是养殖鲍鱼的盆子。“哦,茫茫大海,小小的鲍鱼就是在依附在这个摇篮中吃着海带、龙须菜长大,长见识了!”陆地上的园地种养果蔬,海上的水园地养殖海产品,地与海共享天光,我们共享这一切。

一排排竹竿高高架起,一张张渔网在风中飘荡,犹如起伏不定的波纹,尼龙网丝在阳光下晶莹,泛着透明的光,无数根网丝将无数个空洞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或者是网丝结出了无数个虚无的空洞,而正是这一个个空洞让时光穿行,让日子盈实。把讨海生活的人安排在经纬交点上,犹如海与船,船与人,出没在大海碧波之上。

鸡公山的空气弥漫着咸湿的鱼腥味,人上了岸那种气味就依附在人的身上,连头发摸起来都是粘乎乎的湿,进了家门,便是几盘不同种类的小鱼干,伸手捏来,咀嚼生津,这是渔家人闲暇聊天时或者看电视时的零嘴。我顺手也抓起一条鱼干就着覆盖在上面的一层薄薄的鳞片,直接塞进嘴里咀嚼着,在细品小鱼干的风味中,尝到了鸡公山的阳光与海风的味道。

鸡公山村陈姓先祖刚到这里时捕鱼工具落后,无法与海面上的狂风飓浪对抗,山上到处裸露着一大块一大块的石头,水稻无法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的生活又是如何着落呢?山海不负人的,出不了大海可以在海退潮时捕鱼虾,可以在礁石上撬海蛎,割海带,还可以在岛上山体的犄角旮旯里整出一小块一小块不相连的地,插些地瓜秧。只要有足够勤力,就能够养活人家,就这样,一样繁衍出一百多个人的村子。如今他们有了船,有了码头,可没有舍弃那一块块旮旯地,或种菜,或种地瓜,每年秋天,山上的地瓜收成后,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排排竹筛子,晒着地瓜米。有的将吃剩的地瓜拿去酿酒,酿出地瓜烧,只有远方的亲朋好友到来时,或逢年过节与邻居们抿上几盅地瓜烧,聊聊家常,鱼腥味与地瓜烧的辛辣味就这样吸附在鸡公山人的气管里,渗透进鸡公山人的脾气与性情中。

日子一天天增长,生活不断渐变,鸡公山的那株大榕树,不知是种子飘落长出,还是他们先人种下,问起村子人,他们也只能看着大榕树。这株大榕树,成为了他们神树,男人出海作业,他们的女人便在码头的大榕树下,聚在一起,做些针线活,聊些昨晚的好梦,偶尔一同遥望茫茫的大海,偶尔说说孩子。看着大榕树下的影子,而又共同回到家中,把守望寄托给这棵大树。

鸡公山不大也不高,一个时辰足以绕岛,半个时辰足以登顶。可这儿也曾经是军事要地,有战备地下粮仓,有碉堡、营房、战壕,后来部队撤走后,这些设施成为鸡公山的记忆。

我的脚步踏上一条通往山顶的荒芜小路,一座废弃的营房依旧把当年的时光驻扎,陈年的落叶、数根劈成两半打通竹节的竹子,虽引不来流水,而引来流动的时光。藏青色的军装就出没在这样的营房里,海上训练、夜间操演,给家里人写封信,或想念村里的阿芳,坚实的营房里,有了这管竹,一样流淌着柔软的爱意,阵阵海风也吹不去营房中的温馨梦想。几只虫子从堆积的落叶中爬进爬出,我不再讨厌,而是看着它慢慢爬行,感觉它的那种悠闲自在,也正是岁月静好的期待。

营房在阳光下散发出一股潮湿的腥气,一只蜥蜴趴在窗台上警觉得看了我们一眼,机灵地钻进草丛中,窗户框架上的玻璃裂了一半,呲牙咧嘴着迎着寒风。一株橘子树紧挨着窗户的墙角而生,像似一束怀念的影子,依墙而立。这株橘树一定是曾经屋内的主人吃完橘子随手将籽扔在了窗外,温暖湿润的角落里,它们生根、发芽,兀自迎着太阳的方向努力生长,在屋内找不到主人时,向屋顶探出了脑袋,也想对着大海呼唤。墙体的基石也因为它的占领已经膨胀开裂,我抬头向上看了看,稀疏的几片叶子间竟然结着好几个橘子,黄澄澄的,等待着曾经主人采摘。原来那些被人遗忘的事物它却不曾忘记。

走出营房,穿过战壕,看过暗堡,守住的就是和平。我还要看看那座粮仓,再一次填满自己对那段时光追寻的饥饿感。粮仓就是一窟掏空的小山包,山上的松树与麻黄树细小而密集,树下荒草丛生,我们用路边捡来的树枝边走边敲打着山间小径,虽然已是秋天,可我们还是担心从草丛中窜出的蛇类。山上分布着大块大块形态各异的黑色岩石,镶嵌在林间,突起的小山包远远望去像一只大鲍鱼用吸盘牢牢地附着于地面,山体内部尽是坚硬的花岗岩石。粮仓大门前就是两块大岩石,岩石藤条,树木掩护,若不是有人引路,虽说小小鸡公山,你也很难找到它。

如今,鸡公山的粮仓空了,而鸡公山百姓的仓里则满了,碧波荡漾的海面网箱养殖着鲍鱼、黄瓜鱼,一根根绳索系着龙须菜、紫菜、海带,它们随着潮起潮落生长。一只飞鸟掠过头顶时,天就接近了黄昏,出海的渔船刚靠岸就有几个游客围将上去,打开甲板,舱内满是活奔乱跳的鱼虾。鸡公山曾经的岁月成了大榕树长在地里的根,今天的日子,在鸡公山唤醒的黎明中起程,随霞晖飘飘榕须轻舞中招回。

(责编:王连香、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